编者按:继前几期介绍了六西格玛管理在公司战略层面的积极作用和应用方法,本期《管理视野》以案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以使大家更加容易地了解六西格玛管理的真正内涵。 案例分析:用6σ管理法分析上班路上所花的时间 假设你想要评估自己上班的“流程”,当然,目标是每天能够按时上班。“按时”意味着每天早上8:30前后2分钟内到达。假设你每天总是早上8:12按时出门,因此,你在上班路途上花费的时间为18分钟。对你来说,恰好花费18分钟是最理想的,因为她使你有机会为工作调整好状态,同时也有时间设想一下全天的工作安排。 由于对你来说,在8:30前后一二分钟到达都可以接受,因此,上班所花的时间可以在16-20分钟之间波动,任何在这个范围的时间对你来说都可以接受。 六西格玛相关概念介绍一: 1、上班路途上恰好花费18分钟的时间是你的目标。 2、花费的时间在18分钟左右2分钟以内,你都可以接受,即花费的时间在16—20 分钟之间都是符合要求的,是合格的。其中16分钟是你可以接受的下限,用“LSL”表示, 20分钟是你可以接受的上限,用“USL”表示。 3、花费的时间在16分钟以下,或在20分钟以上的,属于不符合要求,是缺陷。 现在的问题是,你到底在上班路上花费了多少时间?要找到答案,你必须收集数据,测量几个月内每天上班所花的时间。数据收集到了,当你在统计这些数据时,你会觉得非常好:上班路上所花的平均时间恰好是18分钟,真不错! 但仔细一看,事情并不是那么好。把所有的数据放进一张“正态分布曲线图”中,你会发现在所有的上班时间中存在着许多差异。就像图1所显示的那样,有许多天超出了你的时间限制,提前了2分钟或者迟到了2分钟。 LSL 次数(次) 平均值 USL σ σ=2.7分钟 σ 16 18 20 时间(分钟) 图1 上班时间正态分布曲线图 六西格玛相关概念介绍二: 1、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上班路途上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恰好为18分钟。 2、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与目标是一致的,似乎看起来你达到目标了。其实不然,因为仅凭平均值并不能反映上班流程的真实水平,即上班流程的流程能力。 3、所花费时间的差异程度用标准差σ来表示。σ是反映流程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σ={∑(Xi —X)2 /(n-1)}0.5 其中:Xi 为收集到的路途所花费时间的全部数据;X 是全部数据的平均值。 4、σ值越小,说明数据间的差异越小,流程能力也就越强;反之,流程能力就越弱。 为了确认上班花费时间的差异程度,你计算了一下你收集的数据的标准差σ。你会发现你的标准差为2.7分钟(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于你要求的上班时间前后不超过两分钟的限制来说,它还达不到一个σ的标准。 很明显,目前的表现并不好。你清楚地认识到,上班时间的差异是一个需要被消灭的敌人。于是,你准备采取行动来改进上班流程,比如:固定上班的线路,不随意更改;重新测量车速控制表,这样你就可以精确地设定速度;你会约束自己,不再坐在停车场里多听一首歌再进入办公大楼等等。当实施完改进措施后,你再次收集了一段期间路途所花时间的资料。 在图2中可以看到,你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你上班花费的平均时间仍然是18分钟,但时间之间的差异程度大大减小了。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也就是说,控制你的上班流程),你将几乎不可能花费少于16分钟或多于20分钟的时间到达工作地点。 次数(次) LSL 平均值 USL σ σ=0.48分钟 σ16 18 20 时间(分钟) 图2 改进流程后的上班时间正态分布曲线图 六西格玛相关概念介绍三: 1、 流程能力用Z值来表示。具体计算方法为: P(d) LSLLSL ZLSL= x -LSLS P(d) USLxUSL ZUSL= USL -xS P(d) LSL = from Z值表P(d) USL = from Z值表P(d)Total= P(d)LSL+ P(d) USL 2、图1所示的上班流程能力的Z值为0.15,即你上班路上花费16—20分钟的时间的 可能性只有55.962%。 3、图2所示的上班流程能力的Z值为4,即你上班路上花费16—20分钟的时间的可能性为 99.996%。 4、经过流程改进,上班流程能力提高了3.85个σ水平。 ZBench= from Z值表 从统计学上说,你已将标准差σ从2.7分钟减少到了0.48分钟——这意味着你的上班花费时间的流程能力已经达到了4个σ的水平,这就是你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当然流程能力达到6个σ水平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任何能将差异缩减到这个程度的公司都将获得巨大的效率收益,更不用说在顾客满意度上的收益了。从这个方面说,难怪6σ管理法会成为许多公司领导人心目中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26c88f680203d8ce2f24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