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礼仪之邦 ”的来历 在中国礼仪文化的讲究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从一开始的纯正的讲究祭祀方 面,一直到开放帝王用礼仪来规范约束天下,划分等级。 而中国素有 “礼仪之邦 ”的美称,那么这个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面有什 么故事吗 ?留学网为您一一解答! 中国礼仪之邦的由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以重 “礼仪 ”而著称。古代时,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 人,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礼仪为美 德,以至于人们待人谦敬温柔,相互间关系融洽,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为 “礼仪之邦 ”英!国的坦布尔、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都非 常推崇以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说。 坦布尔认为孔子学说是一部伦理学,涉及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公众道德 和私人道德。他说: “政府无道德,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 ;老百姓无道德,政府无 法安定与正常运转。 ”伏尔泰认为孔子礼仪中所宣扬的都是刚正的道德,非常实 际。他们由于有如此光鲜的学术取向,被他们的同胞戏称为 “欧洲孔子 ”。 孔子毕其一生制礼作乐,是着眼于社会的安定和老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 生活,为此他要通过礼、乐把大家往文明之路上提升。他的努力在两千多年后 的欧洲得到很多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是其思想魅力导致的结果。由此亦可令 我们相信当年他们给予中国 “礼仪之邦 ”的称誉,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对我国古 代精神文明所达到的较高水平的肯定。 在我国历史上,礼仪规范出现得很早,商朝的时候就有礼仪了。 当然,那时候的礼仪还比较粗略,比较简单。总之,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 早的礼,是祭祀神灵的规范,与社会学范畴的伦理还未挂上钩。到了周朝, “周 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礼记 表记》)原来周人比之他们的祖先商殷人 来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把礼纳入实用的范围 (“尚施” 。)当然,他们还不至于优秀 到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在 “事鬼神”的同时又与鬼神拉开距离 (“远之” )于; 是这“礼” 便成了人间社会之礼,这 “仪”也就是人际交往实用之仪。 在西周时,礼仪为社会划定等级秩序,定名分,成制度,规定好人们在生 活的例外领域、例外场合所必须恪守的准则等等。礼仪作为治国的手段为西周 确立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 我国古籍中,枟周礼枠、枟仪礼枠、枟礼记枠等就是最严重的古典礼仪专 著。我国古代 “礼”的概念,包含着丰盛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 指治理奴隶制、开放制国家的典章制度 ;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 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 ;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包 括自身修养 )。 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 “礼”和“德”不但是统治者 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博社会性与强 健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 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严重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391112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