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作者:刘和兵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19期 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很多考生的记叙文写作出现了新的体式。在文中章结构上注意运用一些题记、小标题、后记;主体部分常运用“蒙太奇”、演说、新闻介绍、甚至剧本、QQ聊天等形式;语言上常穿插一些网络语言、港台俚语,甚至一些禅宗语言;内容上也颇多“把死人写成活人”的所谓文学散文。屈原、苏东坡、李清照等系列文化名人,被学生们在化用他们文学作品的同时,变得栩栩如生。诸如此类,在最初的创新过程中,确实得到了阅卷老师的好评。但问题是,不少学生认为这些方法是中考出奇制胜的“法宝”。一时间纷纷效仿,大搞形式上的花头翻新,而文字内容则日趋乏味雷同,仿佛“羁鸟”、“池鱼”缺乏生机与活力。长此以往,必将悖离作文教学的初衷,后果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在中考记叙文写作的训练中,必须引导学生回归本真。本真的范本就是经典,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绿》等;季 羡 林的《幽径悲剧》等。如何回归本真,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直面生活,寻觅挚情 写作必须面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写作的根本规律,现在很多学生在追求所谓新、奇、巧的同时,往往凭空想象、脱离实际。在所谓的“范文宝典”中,拾人牙秽,东挪西凑。生活离学生的写作实际越来越远。 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记叙文写作训练,首要的义务就是要养成他们直面生活、寻觅挚情的习惯。唯有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唯有挚情的,才是动人的。学生大可不必借所谓的商业性“范文”,借“古人”来说事。自己的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生活都是写作的原泉。每个人应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不要对他们视而不见。我们应直面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生活,感悟自己的生活,写下自己的生活。只要我们用寻觅的心去对待生活,生活必然对写作有所馈赠。那点滴真实的细节,那怦然心动的瞬间,那挣扎求索的心灵,那令人难以释怀的往事,反映到记叙文中,必然是性灵佳作。 二、营造情境,彰显诗意 许多语文教师常常反映,在最近几年不限文体的考场作文影响下,不少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偏离了正常的要求。造成了叙议混杂不清、概括叙述与具体描述模糊的现象。对此,我们称之为“四不像”文体。阅卷时很难定调给分。 事实上,作为传统记叙文,除了讲究叙述的六要素之外,它还非常讲究情境的描述,作者情感以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从这里面得到淋漓的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9e9f6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