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解释

时间:2022-05-05 19:3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b、校训:“明德、知新、求真、养善” 明德 ——“明明德”(语出《大学》是中国古人对于学校教育所承载的育人责任的概括性描述。后一个“明”是大的意思,与“克明峻德”(语出《康诰》)中的“峻”意义相近,是指古人崇尚的至高道德标准,也是学子们努力追寻的道德境界。我们这里的“明德”,“明”用的是前一个“明”的意思,是“知晓,彰显”的含义。知晓做人的一般准则,发扬光大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追求,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现代化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知新——“知新”(语出《论语》)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社会化教育须担当的社会责任。教育的目的“在亲(新)民”(语出《大学》,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的过程,也是自我改造的过程。商汤的浴盆上刻着“日日新,又日新”,学习的作用正像洗浴,让我们眼前的生活和更远的人生发生着积极地、全新的、也许是革命性的变化。 求真——古人有“贵真”(语出《庄子·渔夫》)的思想传统。明辨是非善恶,坚持原则和真理,探求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和它的规律,“求真”既是对于“格物致知”科学精神的秉持,也是对“真善美”至高境界的执着追寻。

养善——“善”是人类文明成果中最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优秀的积极的道德范式,学校教育终极目的也应回归到这个目标上来。一个人在学校这个巨大的熔炉中,陶冶涵泳,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学会与人为善,多做好事,乐做好事,形成优秀人格,这无疑是教育最切合人的实际的成功。

c、校风 :“砺志 笃行 求实 致远”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学校,在确立了远大的志向的时候,就应该为即将面对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困难中奋起,在困难中增长才干,“砺”的含义不仅在于这样的过程,更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可贵的一以贯之的恒心和志气。 “笃”是对我们做事的态度和风格的概括——认真而执着,具体可表述为: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有始有终,注重过程,强调细节。“求实”两个字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追求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追求有实效的结果。脚踏实地,是为了走得更远。

d、教风:“崇德爱生 博学善教” 《荀子·不苟》中有“君子崇人之德”的句子,教师重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是在完成他的社会责任,重视自身道德的修养是在保守他“为人师”的本分。“德高为师”的古训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的职业操守。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也是有“爱”才能做好的事业,教会学生懂得感受“爱”,回报“爱”,传递“爱”,教师必须有“爱”。教育是一门科学,他必须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巧的支撑。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不断地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豁达胸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立身之本,是为师之道。“善教”是对教学中常常出现的盲目性的明确反对,是对教学实效性的着力倡导,做到“善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并不妨碍把它作为学校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也不妨碍它成为教师自觉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e、教师誓词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依法执教,教书育人;勤勉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勇于创新。做学生良师益友,铸教师高尚人格。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我愿献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f、学风:“自尊自爱 自律自强 团结互助 乐学善思” “自尊自爱”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前提和基础。严于律己的纪律意识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是“学有所成”的有力保障。“团结互助”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良性发展氛围的关键,


“乐学善思”则是努力进步的不竭动力。

q、校刊:每学期出版一期,栏目多样,如“亲情树”和“寸草春晖”大多刊登一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文章。“青春语绪”多刊登一些表现同学们成长感悟的文章,一些风格突出,别具匠心的文章放在了“新空气”这个栏目中。同学们的读书随笔则归在“书生意气”这个栏目里。校刊《田园》追求文风清新、感情饱满、叙述洗练典雅,这和他的装帧设计追求简洁、淡雅、文气的风格是一致的。

h、校服:基调为我校主色调蓝色(夏装为湖蓝),冬装配以红白相间的斜纹,既保证了庄重、朴实的风格,又透着一丝青春的活力,夏装没有花纹,加白色小圆领,风格清新大方,切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2.重视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将花大力气致力于学生优秀社团的打造,将广播站、文学社、篮球队、棋社、美术兴趣小组和科技兴趣小组等做强做大,聘请优秀指导师授课,落实教学指导任务,并将优秀指导师的称号与评先评优、晋升职称挂钩。

3.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规范班级文化牌评比,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一班级文化建设平台,记录学习、生活的精彩瞬间,关心校园热点问题,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引导学生真正地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以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美术和音乐兴趣小组等为形式的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以各级各类科技节、运动会、书画展、读书节为契机,使广大学生的文艺术素质得到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高雅的方向发展。

5.常规活动出新意: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科技活动节,爱心助学,推优入团,团校学习等活动常抓不懈,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纳入学校的常规活动规划。

6.充分利用学校荣誉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7.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水平;通过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隐性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文化背景、生活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个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个方面起指导性作用。次,与其观念体系相适应的优美、整洁、有秩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又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这种指导作用和陶冶、规范作用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其影响巨大而深远,甚至在人的一生中发挥作用。

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特别是扎抓好共同的愿景、价值观念、校园精神、人际关系、学校舆论、道德趋向等隐性文化建设因子,才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使学校每个成员的个体目标逐渐汇合为学校总目标。在民主、宽松的管理方式下,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每个成员可以最大限度地施展内在潜力和创造力,学校发展也将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空前的活力和系统效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27e2a75ef7ba0d4a733b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