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上九下课后名著导读原文(五部名著)

时间:2022-12-08 11:3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著导读原文

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在作者的笔下,好汉们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的真理。小说还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在这里,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再加上其他陪衬人物,有几百人之多。这些人物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再如林冲和武松,同是小说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而武松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在语言上,《水浒》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提起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可是你知道是谁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的吗?他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家信汇编成册,成就了《傅雷家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青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这些家书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不管是傅聪在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特别是经常给他邮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以诗、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


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19世纪的英国文学可谓群星灿烂,而夏洛蒂·勃朗特无疑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这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活了不足四十岁的女作家,因成功地创作了小说《简·爱》而当之无愧地跨入了世界著名文学家之列。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主人公简·爱是孤女,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美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使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小说情节曲折,气氛诡异,悬念迭起。

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首先,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她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身无分文,又是弱女子,是双重的“低贱者”。然而她热忱刚烈,童年时曾和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曾因为可求更丰富的人生而勇敢地放弃了自己的“饭碗”。在桑菲尔德庄园,她也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并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另一方面,小说中提示着我们,她同时又像是17世纪英国作家班扬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旅行”和“求索”是贯穿小说的比喻。简·爱常常在宣泄感情之后严厉自省,调整思想并校正人生的航向。

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两者间既互相对立,互相冲突,又互相补充,互相对话此起彼伏,共同演绎出简·爱的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丽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这种矛盾和斗争。简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自我斗争中走向成熟的。她在婚事受阻后依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便是她通过痛苦烦死,对爱情和罗切斯特本人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 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这与作品自传体的叙事语气显然密不可分。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也一度风靡全世界,把这个美丽的故事传遍了地球的几乎每一个角落。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的小说名著《格列佛游记》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驷)国等地的经历。在小人国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度的 112,人的身高不过15厘米。格列佛在那里有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到了大人国,一切又恰好相反,居民身高18米,麦子也有十多米高,格列佛便成了一个小小的“宠物”。格列佛随心所欲地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厂置身于大人国,却如幼儿一样,提心吊胆,无能为力。这些有趣的经历体现了作者斯威夫特的稚子之心。

不过,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进入18世纪,英国社会由传统形态迅速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变,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也开始酝酿。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是当时英国文化人的惯用手法,斯威夫特也不例外。比如,他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这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在大人国,格列佛曾洋洋自得地向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不料却招来一连串的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在他们看来,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的慧驷国,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驷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比如,格列佛对英国士兵的解释是: 只受人雇佣、杀人不眨眼的耶胡,它杀自己的同类越多越好”;对“律师”的定义则是: “他们从青年时代起就学习一门学问,即搬弄文字,设法证明白的是黑的,黑的是白的,你给他出多少钱,他就给你出多少力。”为了让他的马主人理解为什么许多英国“耶胡”不辞万难去欺骗、抢劫、杀人、放火,他费了半天的唇舌解释钱的用处:

如果一只“耶胡”拥有大量这样的贵重东西,它就可以买到它所需要的一切,比方说,最漂亮的衣服、最华丽的房屋、大片的土地、最昂贵的酒类和肉食,他还可以挑选最美的母耶胡。所以我们那里的耶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满足的时候,„„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仅仅为了要拿到少许工资而不得不每天劳动,让少数人过阔绰的生活„„

斯威夫特的讽刺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是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30d70902020740be1e9b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