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电子版2020年第一课

时间:2022-08-02 17:00: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电子版2020年第一课

老舍《草原》课文赏析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一、动静结合绘美景

课文首先抓住色彩写静态,突出碧绿。作者首先写草原的主色调——“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接着具体写出它绿得有层次——“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绿得浓烈——“到处翠色欲流"充满了生机——“像无边的绿毯”“中国画”在这万绿丛中还点缀着白色的羊群、明亮的河流、棕灰色的马群和各色的衣裳,真可谓美丽迷人,充满生机,让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其次,抓住声音写动态,突出热闹。初入草原,偶尔有“忽飞忽落的小鸟”声;接着“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后来“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声音由低到高,由稀到密,使草原变静为动,为草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欢乐。

二、马跃人欢显真情

写马群,突出一个“快”。快到目的地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疾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了客人,“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群马疾驰,远迎客人,足见主人心情


之急切,欢迎之热烈、真挚啊。

写宾主,突出一个“亲”。蒙古包外,宾主相见“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进了蒙古包,“奶菜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干部和老翁都向“我们”敬酒再敬酒。宾主们还一起联欢,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唱起来。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载歌载舞,骑马奔驰。这些都充分说明主人热情好客。这盛情待客,蒙汉人民情谊深厚,亲如兄弟,团结互助齐向前的气氛,表现得特别浓烈,充满真情。

三、矛盾手法见奇妙

老舍先生在文中故意将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深刻、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碧绿的草原,无边无际啊!然而,既写“一碧千里”,为什么又要转接“并不茫茫”?一般说来,“茫茫”有无边无际的意思,这里却不是这个解释,否则将与上面“一碧千里”的描写产生矛盾。原来作者初入草原,感受新鲜,心情激动,用上“并不茫茫”则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的草原特点紧密关联:草原一派碧绿,漫无边际,放眼望去,一切都历历在目,没有模糊不清的朦胧感受。因此,“茫茫”应理解为模糊、朦胧。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活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突出了草原空旷辽阔的特点,传达了作者的忘我之情。“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和草的生命,洋溢着无限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相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由于汽车在前进,所看见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75ac6ce6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