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深度阅读指导

时间:2022-09-18 06:14: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深度阅读指导

作者:龚惠娟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7年第10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描述真诚友谊的一篇千古名作,深切地表现出作者对于挚友的同情与怀念之情。在带领学生学习本文时,应当从诗作表面意思出发,认识到这种感情的可贵之处,以及承载这种感情的背后文化力量,进行更有深度的阅读指导。 一、诗作背景的提示说明

诗中所说的王昌龄,生于唐代武则天圣历元年,年长李白四岁,和李白是知交好友,其于开元十五年考中进士,先任汜水尉、校书郎、江宁丞,后来贬为龙标尉,时人称赞其为诗家天子王江宁,指其诗作之高妙。后来,因为杨国忠和高力士等谄臣的诬蔑陷害,李白被赐金放还,逐出京城,二人的命运可谓极为相似,正所谓同病相怜是也。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即是作者在赐金放还之后,听说王昌龄左迁龙标尉的消息以后所写。也就是说,此诗一方面固然表现出了作者对王昌龄的同情与关怀,另一方面也有作者对谄谀之臣、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诗时,目光关注点便不能只放在李白与王昌龄二人的私谊上,还需要从中发现诗人的肝胆情怀,发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本诗标题所说的龙标为唐朝地名,大致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黔阳一带,当时属于蛮荒之所,而遥有此寄几个字,又说明了作者和王昌龄相距之远。诗中所说的子规是杜鹃的别称,其背后包括了杜宇啼血的典故。

二、情景结合的巧妙安排

当了解了基本的文化背景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以情景结合的视角,对这短短28个字的绝句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到,诗人在创作本诗之时,眼前所呈现出的景象一定是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而其思绪同样难以言说。可诗人却并未如摄影那样,将镜头对准所有的事物,而是有选择性地将景物同情感相结合,且依绝句字数与声律进行恰当选择与限制,只关注了花落尽”“子规啼明月等几种典型景物,并使之纳入到五溪夜郎的代表性地点之中。景物为实见之景,地点为所想之地,无论景物和地点,又均和作者自身所具有的愁心相结合,比如杨花落尽这几个字,一方面表现出了季节和时令特点,另一方面也烘托出了思念与伤怀的情感,这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景物,必然会同感伤思维结合起来,使作者和读者共同置于愁云惨雾之中,而子规啼的凄楚典故,又使这种心绪加深一层。与此同时,好友受到贬谪的消息,作者得知于明月皎洁的晚上,明月本应好良辰美景相联系,怎奈知己已经远隔千山万水,在明月的映照之下,诗人的心绪又如何能不愁云惨雾呢?然而诗人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置于无尽的哀愁之中,而是在大胆的艺术联想帮助之下,用五溪、夜郎西的地点为标识,和友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7d2fb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