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的理解 苏东坡有诗说: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如果我们在某个行业深耕多年,对它的了解可能受限于角度,可能不够全面深刻。作为一个06年本科毕业,当年12月进入广东深圳金融圈十五年的从业者,也简单谈了一下自己对金融的理解和认识。如有不妥,还请各路专家学者和大神大咖指正。 从金融的概念来看,望文生义,顾名思义,金融是资金的融通。这种融通古已有之,并非现代社会独有。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寺庙就有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贷业务。我国在西周时候就有了赊贷的机构“泉府”,在南北朝佛家寺庙兴旺的南齐时代出现了古老的延续到民国的当铺,这是明显的抵押信贷和融资手段。明清时钱庄票号兴旺,甚至将分支机构开到海外,这是中国银行业的起源。而到现代中国金融起源,资金的融通不单单是商业银行中的存款贷款、同业资金拆借等,同样包括资本市场中的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后者为直接融资,当前占比不高,国内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银行信贷为主(占比90%左右),这也是我们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金融的存因来看,金融为什么能实现资金的融通,因为金融的存在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何为信用,信用不单单是伦理道德意义上的诚实守信,如司马迁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里的“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再如春秋战国时范蠡经商中的诚信致富等等。经济金融意义上的信用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信用贷款,一种借贷或商业赊销,不需提供担保就能凭借个人的信誉而获得资金、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并能保证及时偿还或归还。比如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或信用卡,大数据授信模型下评估得出,一般不需要房子车子土地贵金属等抵押质押。再如,支付宝的信用分,可以在地铁里免押金接雨伞、免押金租房子或住酒店等等,同样是信用的体现。另外,商业往来中的赊销,同样考验的是信用问题。在美国信用卡发展之初,零售商超市为鼓励客户消费,也通过先消费后还款的形式来提高销售额,这也是信用的表现。 人无信不立。首先,金融机构本身要有信用。金融机构的信用是国家赋予的,金融机构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之上,各种金融业务也需要金融牌照。金融机构的信用情况也是千差万别,也要看每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央妈只有一个,但是孩子们却很多,参差不齐是必然。有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控制在1-3%,有的可能达到了惊人的10%-20%甚至更高,比如有些地方性的农商行城商行等可能不良率比较高。其次,企业和个人也要有信用,这样才容易和金融机构发生业务交易,金融机构才能更好为个人零售或对公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假如个人或企业被纳入了信用黑名单,或者逾期不断,那么等于金融机构又失去了一批客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8038b1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