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并提出了了具体的分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要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能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要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四学段(7-9年级)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情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语文教学内容也做了很大的调整,许多脍炙人口、人文情怀的古诗词篇目充实到了教材中,这些古诗词均闪耀着华夏文明的光芒,洋溢着民族的激情。因而,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鉴于上述情况,我想结合自己对古诗词的教学体会,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与鉴赏方法作浅显的归纳。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因而,学习古诗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 1.古诗词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一定的文学功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古诗词时,不但教会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生平及其重要成就,让学生了解到“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重要诗派的风格与影响,让学生了解到绝句、律诗、散曲、小令等诗词的特点。 2.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古诗词的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中适当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文采。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课文中引用《千家诗》中的“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头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的诗句,就将我国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美景呈现于读者面前。再如《十三岁的际遇》的作者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和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初中时,她就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许多作家、诗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就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秀的诗歌往往离不开诗人对生活的观察,离不开诗人丰富的想象。如诗人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仅16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诗人观察生活并进而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通过阅读、欣赏这些古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教师通过教学杜甫的《春望》,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激发了他们学习诗人的民族气节;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的珍贵;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行别校书叔云》,可以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要有充满乐观宽广的胸襟。 二、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又能提高其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基础知识。学习古诗词,有的诗词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作者及生平,甚至还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更有利于我们对古诗词内容与主旨的理解。例如教学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学生对苏轼坎坷的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较容易理解苏轼在词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感慨。 2.品析局部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感情和内容,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古诗词中的词语是经过作者反复锤炼出来的,唐代贾岛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有贾岛“推敲”的故事传诵至今。因此,我们在品析词句时,就要注意这一点。 3.整体感知作品。在初步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意境、主旨,这样才能将单独看起来似乎也言之有理的理解纳入到诗词的总体去考查。首先,要把握作品的形象、意境。诗歌是借助形象反映生活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组合在一起就创造了作品的意境。所以,只有分析诗词中的形象,才能体会出作品的意境,进而把握住诗人的感情脉搏。其次,要捕捉感情,领悟主旨。感情是诗的生命,“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写的花、鸟,实质上写的是诗人自己看到首都沦亡后的内心感伤。这就要从诗中“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及“家书抵万金”整体理解诗人感情,从而了解诗的主旨。 4.注意表现手法。许多诗词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我们在教学时,要教学生学会品析。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人用反衬的表现手法,用听到僧人敲的钟磬声来反衬自然界的寂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5.判断语言风格。诗词的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个性。鉴赏诗词时要先看作者,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语言风格的词语归纳通常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感、有艺术感染力。学会积累,用一至两个词语来表达诗人在诗中的语言风格,如苏轼、辛弃疾词的语言风格通常是雄浑豪放,李清照、柳永的词通常是笔调婉约。 总之,语文古诗词教学,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途径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cda686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