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萧红作品比较 不同的小人物,不同的女性 ---------论萧红与张爱玲的人物形象塑造 龙瑞10022154 摘要:同一时代下的两位女性作家对不同女性的刻画,在人物选择上,一个落脚于农村妇人,一个落脚于都市女性。 关键词:女性,人物形象 十九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大批的文学创作者,虽然男性居多,但也有不少女性作家,而且这些女性作家,更为关注女性生活。这其中,萧红和张爱玲就是典型的代表。 虽然萧红短张爱玲将近十岁,但却是同样经历了中国的动乱,中国被瓜分的时期。她们存活的社会环境却极为相近:出生于较为富足的家庭,但却从小都缺乏家人的关怀,长大后又同样经历了曲折的爱情婚姻生活,并使她们对爱情都丧失了信心。相近的蜕变经历,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两位女性作家,由于各种相似点,她们往往被放到一起。 两位作家都是及其敏感而富有才华的,作品中都自然的流露出对女性的关注。但是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要比萧红更为强烈,并且这种强烈的女性意识贯穿与她毕生的创作。而萧红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之下,在其后期的创作之中,这种女性意识渐渐的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国民性”的批判精神。同时,张爱玲对女性的生存给了更多的关注与理解。所以,虽然她们都是把人物定位于普通的小人物上,但是在对人物形象描绘的深刻程度以及刻画角度都有所不同。 萧红笔下的人物,几乎不存有科学知识女性和自我,大多就是存活在北方的社会各界劳动人民,将质朴、真是和麻木、滞后集于一身。比如《生死场》中的麻面婆,她粗野,没文化,就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妇女。从麻面婆的话语中不难看出那个时代农村妇女的粗野天性。但同时,萧红以其风趣中夹杂的嘲讽的语言功力,并使人对麻面婆的形象深刻难以忘怀。萧红把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麻木及冷漠刻画的淋漓尽致。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也是小人物,但这些女性大多都是都市女性,她们不像萧红笔下的那些女人。她们有思想,而且不乏进步的思想,她们很多时候是走在时代的前端的,她们渴望冲破某些封建或腐朽的枷锁,但是又由于一些无形之中的东西将她们的行为禁锢,使得她们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从而导致了这种种的悲剧。例如《半生缘》中的曼潞,为了生计,她甘愿下海做舞女,她并不是十分的鄙夷这份工作,并且对于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还乐享其中,但是当遇到现实的问题时,比如,世俗的眼光,结婚的问题出现时,又使她对舞女这份职业感到及其的厌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对比十分的鲜明,她们的人生悲剧是不同的。 张爱玲与萧红都写下的就是小人物,都就是女性,但是两人笔下的女性在本质上却是有著不一样的。萧红笔下的女性大多就是东北的农村妇女,而且其中看不出作者 的影子。这些妇人虽然有着些许的封建思想和愚笨。但是,她们却不乏革命斗争精神。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是都市知识女性,其中也有将她自己的形象添加进去的这些女性有文化,有思想,但是在生活的压迫下,使得她们失去了那种清纯,多了世故圆滑,以求得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生存下去。这些都市女性没有忧国忧民的大爱,她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生活,抛开战争,抛开政治,她们所努力的只是求得生存。 但是两人作品中对女性的高度关注角度也就是不一样的。萧红所高度关注的通常就是在表面层次,而且大多就是生理上的痛苦,极少跌破心理。她将这些女性的痛苦经历详尽的描写出来,比如女人生孩子的血淋淋的场面。但是这只是一种客观叙述,并没更深层次的深入探讨这其中的缘由同时,我们可以看见她笔下的女性都就是滞后的,就是即将或是已经被时代出局的。而张爱玲在人物的刻画上,更著重人物的心理特征。这些人物往往就是生活优厚,但是内心痛苦。她运用柔和的文笔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在她的作品中,极少的台词之后,往往存有一些对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以此去整体表现女主人公心理上的痛苦和无奈。张爱玲在写下这些女性生活上的优厚,但同时心理上有著难言的痛苦的时候,不仅仅就是对表面事实的一个阐释,而且存有更深层次的缘由深入探讨。 张爱玲所写的女性,她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她十分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内心感受。因此而创作出了这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些女性性格迥异,极富变化,也十分的绚丽。她不单单写出了这些人物的悲剧人生,更揭示出了其中更为深刻的生存价值。而萧红笔下的女性大多具有统一性。而且,她着重写了对这些悲剧人物的同情和怜悯,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总的而言,张爱玲和萧红两位作家对于女性的人物形象刻画不尽相同。一个环顾于农村妇女,一个Fleurance都市科学知识女性。但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有,使当时女性文学作品以求全面。通过两人笔下的女性,我们可以看见农村的情况,也不能落城市的情况。如此认为,这种差异的存有倒是极为必要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11b1bd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