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析《我的前半生》与《伤逝》新旧子君命运不同的原因 作者:邢捧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0期 【摘 要】通过对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和鲁迅小说《伤逝》中,两个子君不同命运的原因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妇女只有追求自身价值提升,经济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妇女解放,从而保持人格独立和个性魅力。 【关键词】《我的前半生》;《伤逝》;区别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93-01 本文所述《我的前半生》,是亦舒的小说,而非电视剧。该小说是亦舒为向鲁迅致敬所写,男女主人公沿用了鲁迅小说《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名字,故事背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 《伤逝》是鲁迅1925年写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一对五四新青年,男主角涓生和女主角子君的爱情故事,他们冲破封建束缚,不顾家人亲友反对,毅然决然走到一起。子君忙于家务,涓生工资微薄,爱情的火花慢慢冷却,俩人平淡度日。然而随着涓生失业,他们开始面临巨大经济压力,在生活重重压力之下,涓生对子君的爱情磨灭了,他跟子君说不再爱她了。子君将所有维持生活的物品和金钱都留给涓生,被父亲领回了家,之后在抑郁中死去。涓生追悔哀伤,希望能向着新的生活迈进。 《伤逝》是一部以男性视角讲述妇女解放的小说,《我的前半生》则以女性视角反思女性独立。在《我的前半生》里,子君是三十多岁的全职太太,和丈夫涓生是大学同学,她满足于做贤妻良母,然而有一天,涓生突然提出离婚,她才知道被歌星辜玲玲夺走丈夫。她为了自己尊严,退出婚姻,开始面对现实,在朋友帮助下,不断战胜自卑与软弱。在兼职陶艺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创造出成功艺术品,个人魅力也得以展现,和女儿的关系也更融洽,涓生又重新喜欢子君,几次想复合都被子君婉拒。后来,子君遇到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一起步入婚姻。 仔细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我的前半生》和《伤逝》中的子君一脉相承,两个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新青年,跟丈夫自由恋爱,在婚姻中乐于做全职主妇,经济上不独立,最后都被丈夫所抛弃。然而命运却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在于两个子君退路不同,而这退路是时代给的。姑且称《伤逝》中的子君为“旧子君”,《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为“新子君”。笔者将新旧子君命运不同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一、旧子君退路是旧家庭,新子君退路是新工作。 女性经济不独立就无法安身立命。《伤逝》中旧子君被涓生告知“我老实说罢: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①,她沉默了,“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②旧子君被父亲接走了,之后死去。而新子君在朋友唐晶帮助下找到工作,虽然辛苦,却可以自食其力,之后精神振奋,获得新生。新旧子君,一个在离开丈夫后找到工作,得以升华蜕变;另一个没有工作,悄然死去。可以说有无经济能力对女人生死攸关的具有决定意义。 关于这一点,鲁迅在他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里曾说:“娜拉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者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③ 新子君也在《我的前半生》中说“物必自腐而虫生。”女性最需依附的是工作,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第二、新子君比旧子君有更多更平等的就业机会。 没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谈不上男女平等。在《伤逝》的年代,社会对新青年的关爱不够,单看涓生就知道,失业之前,他工资微薄,失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找到工作;更不要说子君了,她本就没工作过。“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势力。”④鲁迅先生的意思很明显,社会应该提供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这在《我的前半生》里得以实现,新子君离婚后,很快找到一个小职员的工作。 第三、旧子君没有合法婚姻保障,新子君离婚后有赡养费过渡。 不合法婚姻无法保障妇女权益。旧子君与涓生的结合,没有婚姻仪式,更没有婚姻法保障。离开涓生后,她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物质利益,反倒为穷困潦倒的涓生考虑,“这是我们两人生活材料的全部,现在她就郑重将这留给我一个人。”⑤她想以自己牺牲,换取涓生“新生”。 而新子君则不同,她从做西医的丈夫那里,得到一所公寓,还有每月五千块的赡养费。新子君在优雅退出婚姻时,不至于一无所有。 关于这一点,根本还在于女性有无经济基础,最终还是要回到第一点。 总之,通过《我的前半生》与《伤逝》中两个子君对比,可以看出,一方面,前者“有力地表现出觉醒女性对自我价值发现和肯定,为女性的精神重构起到更积极作用。”⑥另一方面,让读者更清晰看到《伤逝》悲剧的根源,让人醍醐灌顶。 注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①②⑤鲁迅.鲁迅文集·小说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10-211). ③④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文艺会讲.鲁迅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259-260). ⑥林茵.论对的接受[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01:70-7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298a1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