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秦腔花脸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2-11-17 01:1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秦腔花脸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张利峰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24

【摘 要】秦腔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戏剧种类之一,尤其以个性鲜明的脸谱为人称道。花脸是秦腔戏曲中的传统行当之一,也最能够代表秦腔艺术特色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统戏曲的改革,如何继承和发展秦腔花脸成为一个业内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秦腔花脸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秦腔花脸;地域特色;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66-01

在传统戏曲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中,秦腔花脸属于净角,其风格独特、别树一帜,可谓秦腔艺术中最具有地域代表特点的角色。其音量大、音域宽、厚美坚韧,无论唱腔念白都能够产生庞大的气势、威力,原汁原味地表现出西北人民粗犷豪放性格。舞台上的秦腔花脸通常是典型人物,个性鲜明、气势十足,能够产生较强的舞台视听冲击力。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传统戏曲舞台艺术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对于秦腔花脸这一角色而言,舞台声效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喊、吼等效果,对比之下震撼力减弱,相应地,秦腔花脸表演处理粗糙、噪杂聒耳的缺陷越发凸显,因此亟待进行改良和转变。 一、秦腔花脸艺术性分析

秦腔的形成和发展蕴含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在不断发展中融合其他艺术元素,形成自身艺术的独特性。秦腔花脸是净角的俗称,同时与其他行当相比更具有特殊性,经过艺术加工的痕迹最小,花脸化妆与花脸唱腔的结合,能够产生强烈的舞台视听效果。正基于此,业内将花脸视为秦腔艺术的骨架,成为秦腔戏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花脸一声吼、三秦抖三抖,传统秦腔花脸对唱的要求不高,表演中多有”“的形式出现,以此来传达符合人物设定的本色,或激扬慷慨、或悲怆雄壮、或义愤填膺、或嫉恶如仇,这种气势磅礴的舞台理解奠定了秦腔花脸大气势、大气魄、大境界的艺术形态。 第一,大气势。秦腔花脸的动作、外形、脸谱等均表现出角色异于他人的秉直个性,虽然看似粗犷、缺乏雕饰,实则所有的风范表达都是按照一定规程展开的。大气势所展示的人物性格必须严格执行艺术设定,与此无关的内容极少表现,如秦腔花脸中的包公,在所有表达中均是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形象。

第二,大气魄。这是指从外形向内涵的延伸的艺术表现方式,它具有大气势的底子,但在人物刻画上更加丰满,唱腔开始产生跳跃感,情绪波动也较大,唱、念、做、打相互配合。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赵公明这一角色,念白部分低沉缓慢,动作却不减豪情,通过对比表达出一种强忍悲痛、内心坚强的性格。

第三,大境界。这主要是指秦腔花脸中的部分角色设定,通过特有的内质表现手法,将思想情感通过深层调动,实现人物精神层面的刻画。 二、秦腔花脸发展现状分析

秦腔花脸行当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甚至存在后继无人的危险,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符合现代艺术审美观念。在没有舞台设备的年代,秦腔花脸粗犷豪迈、浑厚敞亮的唱腔倍受观众喜爱,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秦腔花脸的优势开始消失,同时对这一行当的设定过于简单、缺乏规范,人物表演不细腻,特别是在声腔方面容易出现炸音、吐词不清、声调粗糙等感觉,而这与现代艺术审美观念严重脱节。

第二,秦腔花脸主角剧目较少。这是秦腔花脸行当人才凋零的主要原因,同为舞台演出,主角戏码越多,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就越大,相应地加入这一行当的人才就越多。秦腔传统曲目中花脸作为主角的曲目很少,一些经典的曲目又往往较短,舞台影响有限、张力不足,越来越沦为辅助角色。

第三,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目前来说,秦腔花脸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依赖老艺人、老前辈通过带徒弟的方式。秦腔前辈艺人不断凋零,人才产出能力也在不断下降。 三、秦腔花脸的继承与发展建议

首先,立足传统、积极创新。保留秦腔花脸的艺术精髓,积极开展艺术创新。一方面,从声腔方面进行改良,与现代音乐教育相结合,科学发声而不能全凭嗓子吼、喊,接近现代审美观念。另一方面,加强表演艺术的美化、细化。

其次,培养观众、开拓市场。当前社会文化形式多样化,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饱受流行音乐、影视文化等冲击,随着老一代戏迷不断减少,秦腔艺术发展必须重视观众培养工作,这无疑给秦腔花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观众培养的目的是开拓市场,其本质就是竞争,人们娱乐文化方式越来越多,秦腔应该充分发挥个性化的特点,吸引人们的关注,而秦腔花脸所具备的浓郁地方特色更容易吸引观众。

再次,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秦腔花脸剧目少是导致观众逐渐忽略这一行当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秦腔艺术工作者要积极推陈出新,不能守着秦腔艺术先辈们的遗产过日子。不思进取、止步不前,任何艺术都有夭亡的可能。立足当前、与时俱进,编排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戏,形成可持续性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胡林焕.浅议秦腔花脸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戏剧,2011,(2):36-37. [2]王东翔.探讨秦腔花脸表演艺术[J].戏剧之家,2015,(24):33. [3]韦小兵.秦腔花脸论要[J].戏剧之家,2014,(17):42. 作者简介:

张利峰(1974-),男,陕西临潼人,渭南市秦腔团,主攻铜锤架子花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ee9bf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