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排序题练习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4分) ①此时正是夏天,塘里荷花盛开 ②闪出红彤彤的光,宛如雪峰峰顶照上一片红霞 ③墓塔的周围,茂树参天,绿竹挺秀 ④这里的荷花很有特色,花瓣全是白的,只有顶上有一抹鲜红 ⑤显得特别清幽阒静 ⑥离开墓塔不远,有一片荷塘 1答案:③⑤⑥①④②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写序号)(4分) 2、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 , , , , ,铅云开裂,一道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我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①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 ②巨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飞溅到我的身上 ③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恼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 ④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 ⑤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 2答案:⑤④②①③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 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3、C。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 ,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 ,所以, 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 ,后阐明“科学家” ,因此①紧跟④; 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 “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4. (2012 全国卷新课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4、【方法点拨】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 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 个语段进行总结。 【答案】【D】 5.(2012 北京卷)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 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 ① 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 引力波是听不到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5、 【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 C、D。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 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B 6、(2012 全国卷大纲版)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 字的写法。 ① 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 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6【答案】C。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 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 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 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 间关系紧密。所以答案为 C 7. (2012 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 , , ; 。 。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弥补这个缺憾。 ①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 ③⑥④②⑤① B. ③⑥④⑤②① C. ①③⑥④⑤② D. ①③⑤⑥④② 7 【解析】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 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 【答案】B 【方法点拨】解答语言表达连贯要注意语段角度的一致性。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 8.(2012 福建卷)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采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8【③①句之间存在先后逻辑关系,④②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 关系,均不能割裂,故可排除 B、C、D 选项。【答案】A 9、(2012 湖南卷)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9〖答案〗B 〖解析〗 从押韵角度说,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 即可排除 C、 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 2、4、6 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 项是 仄平平,B 项是仄平仄,C 项是仄平仄,D 项是仄平仄,即排除 A 项;从内容讲,这首诗是 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 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 排序题要注意的“三看”: 1.一看是否同一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话题是否同一;二看句式(短语结构)是否同一;三看意思是否同一。 2.二看是否呼应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整体语段是否呼应;二是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三看是否协调 主要看两方面的协调:一是整体情境是否协调;二看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排序题要注意的“四抓” 1.抓中心句。中心句是一段文字的纲,其它各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根据文段内容的特点,首先确定中心句的位置(段首、段中、段尾)。然后按照最能表达中心的思路去高速材料的先后。 2.抓相关词语。 文段前后内容的焊接,有时会出现表时间先后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作为标志,我们依据语法习惯就能排出正确的语序。比如:“虽然”之后接“但是”,“因为”之后连“所以”,“首先„„接着„„然后”等。 3.抓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段落有不同的排序规律,因而排序时应明了文段体裁(记叙文、说明、议论文)。初一年级主要学习记叙文,记叙文一般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去排列。即注意 重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自然顺序或空间转换(由上到下、由近及远、从外到内)的顺序特点。 4.抓语法特点。 有些文段,句子间的潜在联系十分紧密,涉及到语法知识和语法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凭语感去咀嚼揣摩,务使语句上下贯通,珠联璧合。如设问之后作答,由物及人,总与分,正与反,修辞的层递性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2503fb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