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八谈》读后感

时间:2022-06-01 05:05:4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知行八谈》读后感

刘士欣老师的这本《知行八谈——感悟做人做事做官》是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修订之后的再版,内容全新,融入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梦等全新元素,增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案例,让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指引又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是作者作为文化人、读书人、过来人献给读者的一本人生智慧指南。

作者刘士欣经历异常丰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说官不是官,经常与官同道;说学者不是学者整天与学者为伍的人。正是这非官非学、官亦学的身份,让作者在不同身份中间转换,得以从官与学的夹缝中,以另一视角思考做人、做事、做官。作者历任乡农业技术员、行政秘书、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以及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等职,是中共河南省委党建师资库专家,省委党校研究生部特聘教授,还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者的这些宝贵经历,结合自己为官为学之所思、所悟、所感,历时数年精心打磨,才成就了本书。这种在官与学之间的丰富经历让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也让本书的内容非常的接地气、有底气。

人们常说,知易行难,是因为大道理谁都懂,但是真正按照道理去坚


持实践的却并不多。正因为如此,王阳明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改变力量,成为著名的心学大师。他的“知行合一”学说,很好的解释了知易行难背后的原因,为后世人所推崇。

刘士欣的知行八谈,围绕的是做人做官的核心问题。比如,他谈到了做人的智慧、锤炼品德的重要、为官的正确理念等等,都是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相符合的。

作者极善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善于从正反论证去阐释一个个鲜明的道理。比如,在本书第六章《树立六种理念》时,首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与王阳明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作者在谈到学习的重要性时,不仅从正反面论证了善于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巨大差异,还分析了当今社会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还进一步从为官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在这里,作者还举出了一段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一段讲话,我觉得是对当前党政干部对待学习的不良风气,非常值得警醒,也提出了党政干部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极端重要性:

“党内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情况总的是好的,多数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比较高,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党员学习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


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从党组织组织学习方面看,有的学习制度不健全,或满足于把制度挂在墙上,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上;有的开展学习思路不开阔,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在引导党员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有的热衷形式,搞得阵势很大,但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这些问题,是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相背离的,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作者对知和行的辩证关系拿捏精准,提出的很多建议都值得学习。本书“善解二元方程”和“探索为官五道”等章节中,不做深入浅出的论述了“知”“行”的智慧哲学给人以启迪。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刘士欣的《知行八谈——感悟做人做事做官》,饱含人生智慧,充满真知灼见,是适合各阶层学习阅读的良师益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2712e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