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古诗词中意象的作用 作者:李静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12期 [摘 要] 中国的古诗词之美在于,其是通过意象的表达,将诗词的画面感呈现出来。如果说,意象是浮现在诗词作者脑海中的形象,那么,使用意象表达诗词的涵义,则会令读者产生无心的遐想。本论文针对意象在古诗词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古诗词; 意象; 审美 在中国古代,诗词本身就是一种用语言形成的艺术,因此其总是要与歌舞相伴随,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意象是中国之审美,也是诗词创作者寄托情思的载体。将意象融入到诗词中,就会使两者完美结合。诗词具有含蓄之美,但这种美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即诗词中蕴藏情感,却需要从含蓄的意象中得以解读。 一、古诗词中的意象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 诗词创作者情感的抒发,需要意象这个载体,而读者对于诗词的解读,也要从意象的角度有所感知,如此,才能够使诗词成为创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共鸣。但是在解读诗词过程中,意象则是一个突破口。在意象的基础上,读者可以依赖于联想,结合自身的诗词文化素养不断地充实诗词的内涵,从而达到理解诗词内容的目的。 比如,解读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这就是一条古道的描绘,即一条很久都没有人涉足的古道,曾经是商旅走过的地方,现在已经变得荒芜了。如果深入理解,则可以想到茶马古道或者丝绸之路。 二、古诗词中的意象会促成诗词的画面感生成 在古诗词中,意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虚实结合的有机整体。诗词具有艺术之感,其所强调的不是描绘本身,而是如绘画作品一样,要透过静态的画面,能够深刻体悟到诗人的情绪和内在情感。所以,对诗词的解读,要将意象作为图景,从中寻找诗人的身影。诗句的转换,就等于是随着诗人的脚步在移动,因此而使诗句成为了移动的画面,一幅生动的如诗如画的景色就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诗词的内涵也就迎刃而解。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诗句所描绘的就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是诗创作者所组织成的,却是一副静态的画面。“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如果读者发挥想象力,就会体会到诗歌画面的动态之美。体会每一个诗句中的虚词,即“初”“谁”“渐”“才”“最”,就会发现,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9919a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