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的深层

时间:2022-06-05 08:5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的深层

近年来,网络传播高速发展,形成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中,大众媒介是最主要的信息源,受众被动的接受媒介内容,属于单向传播。而在强调互动的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能动性大大提升,受众可以更为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受众的主动传播,受众所支持的劣势或少数意见的影响力可能会大大提升,甚至会出现劣势或少数意见超越优势或多数意见的情况。本文试图验证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是否适用,并对新出现的反沉默螺旋现象进行分析。

一、沉默螺旋、反沉默螺旋现象 1、沉默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 纽曼提出的,最早见于其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沉默的螺旋 一种舆论学理论》的论文。随后,1980年,在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 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纽曼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概括和阐述。

具体来说, 沉默的螺旋 理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 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会形成有关 意见气候 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 多数意见 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 多数 或处于 优势 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 少数 或处于 劣势 的时候,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会为了防止 孤立 而保持 沉默 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


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几经反复,便形成占 优势 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 劣势 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这样的循环,形成了 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命题: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二,意见的表明及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三,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影响 意见环境 影响和制约社会舆论。 2、反沉默螺旋理论的提出

沉默的螺旋 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是个人 对社会孤立的恐惧 以及由这种 恐惧 所产生的对 多数 优势 意见的趋同行为。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渗透,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对传统媒介结构的冲击,也对该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方面,网络传播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于一身,使得过去难以产生全面社会影响其它传播方式有可能更深刻地作用于更大范围的受众,从而使过去相对明朗的意见气候变得复杂化。另一方面, 沉默的螺旋 假设中起重要作用的 从众心理 的作用程度也可能会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持反沉默螺旋理论的学者认为,在当下迅速发展的网络传播的背景下,群体 意见气候 已不再能够主导舆论的发展,自己的观点与群体观点不同会选择在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持少数观点的人们发现这种意见后也会选择支持,于是更多的持有少数观点的人开始支持所谓


少数观点 ,之前在舆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 少数派 群体开始占据舆论主导,出现沉默的螺旋反向上升现象。 二、网络传播中沉默螺旋理论的实证研究 1、问题提出

受众对于被孤立的恐惧以及群体压力是沉默的螺旋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试采用内容分析法来研究网络传播时代中的受众是否依然受到这两个心理机制的制约。 2、样本抽取

为了验证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本文选取天涯论坛作为研究对象,从天涯论坛中的众多议题中选取引起热议的论题进行分析,并以 文章出轨事件 中对文章的态度和评价这一议题。 3、态度测量

针对选定的 文章出轨 这一议题,首先在BBS中抽取三个不同态度的主帖,将其划分为:正态度(明确表示支持的态度)、负态度(明确表示反对的态度)、零态度(无明确态度,包括毫无意义的回复、理性的分析事件、对事件表示疑问等),随后对三个主帖的跟帖情况进行归类。鉴于回帖数量较大,为便于统计,选取帖子的前40个回复,并将跟帖情况也分为正态度、负态度、零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4、数据统计和分析

针对这一事件选出的三个帖子中,访问数都在1000以上,回复数则100左右,访问数远远大于回复数。

在选取的正态度帖子中,40个回帖中正态度的跟帖有16个,4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ed4960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