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俞剑华《中国绘画史》读书笔记 作者:王玲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 俞剑华(1895年--1979年)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绘画史论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对我国现代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先生毕生奉献给了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画论研究,成就显著,出版了有近千万字的美术史论方面的著作,如有《中国画论类编》和我读的这本《中国绘画史》等,对于推动我国美术史论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研究为美术学理论现代符号化系统的变革与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立了楷模。现今读俞剑华的著作,我发现当年他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对于今天我们的美术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937年俞剑华于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被普遍认为是建国前无人能超越的《中国绘画史》。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由香港、台湾、商务印书馆、上海书店、东南大学出版社重复印刷出版多次。在20世纪初的几部中国绘画史的著作中,这本是再版和重复印刷最多、使用持续最长、影响力度最大的一部著作。它的出现成为了国内外研究学习中国绘画史学者必读的作品。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史》和《东洋美术史要说》都把俞剑华先生的这本《中国绘画史》列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今天我讀的就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于2016年8月的第1版俞剑华先生的《中国绘画史》。中国历史悠久,中国绘画艺术更是经历了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数不尽的绘画精髓。每一个阶段的进程都是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凝聚了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思想。 这本书是从上古时期的介绍到清朝末期的绘画发展历史。以时代为划分的分期,记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背景,绘画,重要的画家,以及简要的介绍了当时的画论,并且以图表的形式,概括了每一个朝代的绘画现状,绘画的特点,绘画中出现的流派相关的流派系表图等等。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方面,他在几个特别的时期,有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和中西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有简单的介绍。以时代划分,以朝代为对象,对每一个朝代书画大家的介绍重点而广泛,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把所有的书画家囊括在里面。然而在每一个章节结束部分将其梳理归类,条理特别清晰,分类明确,又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中国绘画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俞剑华只是做了简单的论述,整本书贯穿了他提倡创作与写生的理念。中国绘画在元代之前是以写生和创作为主,绘画在各个时代,光辉灿烂,发展迅速,画科不断增加完善,元代之后变成临摹,创作之势不断降低,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只临摹到前人的驱壳,而缺少了其精神。在当时俞剑华提出这种观点,正是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国绘画做出自己的贡献。书中论述,从上古到元不同时代表现出了当时的时代特色。上古时期绘画随生民而来的,彩陶的出现,几何形体的出现,都是当时民族文化灿然可观的集中体现。到了三代将绘画用于工艺中,及周而画之为用益广,设置了官员掌管,其美术工艺的发达可想而知。三国时期,佛教趁机侵入,曹不兴绘画人物,极其精妙,画动物栩栩如生,他写生的手段已经是巅峰了。西晋还是承袭曹不兴的创作,大多画家画人物故事和圣贤神仙之像,画家注重融入古拙之法成画面的气韵。东晋,中原的许多才子相继到江南区,被江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美景吸引,山水画亦渐萌芽,将脱离人物画背景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南北朝的绘画主要以佛像描写为主,佛教之盛,已经达到极点,雕刻绘画都被宗教所笼罩。隋朝时间虽然短,但是绘画的成绩却特备丰富,绘画分为卷轴和壁画两种类型。重要的绘画载体就是以道释故人物故事为中心的。在中心之外有人物画向山水画转变之趋势,随后山水画从人物背景中解放出来而独立,最后演变成为唐代的金碧山水。唐朝绘画绘画在绘画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唐朝处于中国绘画的承前启后的时期,一方面融化外来的先进思想,独具创作的胆力,精炼高妙的技巧,成为中国绘画的中枢,凡是我国的绘画之法都是在此时确定的基础,为后世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五代社会动荡不安,绘画之势虽然衰落但是并未平息,道释人物逐渐陷入临摹的困境,缺乏创新的意识,从而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山水出现了董源与荆浩、关仝南北方山水画的并峙。宋朝学术思想有了派别之争,共相辉映,艺术的精神已经脱离了实利方面,从而进入了超世无我之理想的境界。绘画不仅注意色彩、气韵、还要有实用性。北宋绘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山水从王维开水墨之端,到了宋朝而大盛。 元朝蒙古族文化与汉人的文化逐渐融合,产生了崭新的文化,文化出现了新发展、新姿态。俞剑华先生在书中说道“至黄、王、吴、倪四家出,始丕振颓风,不为流风所囿,矫然有以自立。”表明了俞剑华先生认为复古、临摹弊端之大。除了复古派还有就是文人画派。文人画派以气韵为主,以写意为法,以笔情墨趣为高逸,借助绘画来表达文人画家心中的愁思。文人画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笔墨虽然有些许进步,但是以画法论来说,绘画者不免有偷懒取巧之嫌。作者认为绘画本身应该以写生为重,独创为能,六法中的传移模写应该是画家末事。之前有很多画家虽然互相有师承的关系,都是以造化为指归,而独创宗派的。后人绘画以前人绘画作品临摹的都无法超越前人,如果甘为前人的奴隶,那中国绘画的发展会愈趋而愈下。 明代绘画史宋朝、元朝的继承,明代初期画院中的画者,大多继承南宋的院体画,思想受到禁锢,惟有墨守成规,兢兢以求无过,偶尔有奇才之人,还要受到同行排挤。画院的发展不弱于两宋的发展,但是画法上面的贡献却少之又少。在元代非常盛行的文人画,到了明代初期出现了衰落之势。明朝中叶,文人画才开始出现复兴的局面打败院体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俞剑华以元代为分水岭,认为元代之前绘画多创作写生,元代之后出现了大量临摹的习风,中国绘画开始出现了衰落的境况,他的观点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史》的内容之中,充分表达了他鼓励绘画创作的个人理念。 虽然俞剑华先生用书中内容元之前绘画现状和元之后的绘画现状作出了比较,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呈现给我们。我认为俞剑华先生看待绘画的发展还是有他强烈的个人观点,俞剑华先生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绘画不能只是临摹,大多的画家只临摹前人的东西是无法超越前人的,我们只是跟在别人身后,无法走在时代的前沿。董其昌是明末极负盛名的绘画家兼理论家,他是仿古潮流重要的代表人之一,主要临摹古画,但是他的临摹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有他自己的精神,促使中国绘画在元朝之后又有了新的高度。俞先生鼓励写生和创作,用整个历史的进程为着眼点去评论一个时期、不同的画家,他这独特的目光和分析角度让人为之称赞。临摹只是学习中国画过程中的一种手段,临摹是通过模仿别人的画来发掘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重要的是把临摹所学会的运用到自己的画中。绘画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思辨精神,取前人之精华,去前人之糟粕,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绘画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7. [2]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 [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玲(1990-),女,汉族,河南信阳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a7af8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