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绘画史》读书感悟 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这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茂,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 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最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 看多了现代国画的评论文章,就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千篇一律的套路。要想成为一个批评家,只需记住20多个成语,就无往而不利了。气韵生动、意境高妙、下笔老练、意境幽深、力透纸背……仿佛论画者只需从锦囊中随意摸出几枚成语,就能敷衍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艺术批评了。 细究之下,这一腔“陈词滥调”已经弹唱了一千多年,自从南北朝书画论者提出了气韵、性灵、意境这一套主题之后,历朝历代的论者都用古人的眼睛来看画,而且是一双昏花的眼睛——云山雾罩、玄乎其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即使条分缕析的西方艺术理论传了进来,国内的评论家似乎依旧循规蹈矩,不愿意试着戴一戴西洋的眼镜,重新梳理一遍中国绘画史。幸好,汉学家高居翰从现代眼光写了这样一本《中国绘画史》。 作为一名外国人,高居翰对于意境、气韵等微妙的成分始终隔着一层,反而对于绘画的笔墨、线条、布局等视觉语言格外关心。这双眼镜中国人戴上可能会不太舒服,但是换了另一种视角以后,当会有另一番情趣。 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高居翰写作的特点是直接从对画面的观看和体验入手,带领读者进入绘画史的理解,而不是套用文字记载的生平、风格等等来进行概念性的描述,这在三联已出版的几种学术专著中已经得到很好地体现。而这本书原本就是为西语世界的普通读者所写,比为专业读者所写的研究性著作更普及,对画面的分析也就更细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cda2cf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