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宝”收集整理,热爱文学的朋友请使用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2、【写作特色】 诗歌句解写作特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点明了词人所在的区域,是西北边地军事重镇。“风景异”概括了塞下秋季和中原大不相同的风光。总领以下写景内容:“雁去无留意”,反衬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没有结束,还乡之计还无从谈起。体现了将士们要保证边境安宁之决心,展现炽热之情。羌笛声加重了征人的愁思。将军白了头发,征人流下眼泪。文章在悲怆情调中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3、【情感主旨】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词人对宋王朝不修武备、消极御敌的愤懑不平。 4、【考点】 必背名句: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语文学习宝”收集整理,热爱文学的朋友请使用 文常注释: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征夫:出征的士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14223580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