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七夕风俗:吃糖粿、契七娘妈 2017-05-12晋江七夕风俗农历七月初七,晋江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贡品祭拜七娘妈,举行祈福活动,俗称做七娘妈生”。 跟许多传统节日一样,七夕也有自己的应令祭品,老晋江人在七夕要吃糖粿。 1、吃糖粿泉谚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 ”泉州人都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把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演变成七位娘妈”;而在中国民间七夕节流传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 闽南人将两个传说合二为一”,共同构成独具特色的七夕风俗,应令祭品糖粿除了用于拜祭七娘妈”之外,还有一个美丽的说法———用来盛放织女的眼泪”。 糖粿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用糯米粉加凉水调成面团,然后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然后,用手掌轻轻一按搓成圆形的丸子,使之成为扁圆;最后用拇指往中间一押,使其中间下凹即可。 糖粿做好后,把水烧开,放糖粿、乌糖,煮片刻即成。 2、祭拜七娘妈”在闽南的七夕传说中,天帝原旨意是允许织女七日一会牛郎,但喜鹊错传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会,这是个不能原谅的过失。 因此家庭妇女们在七夕大清早,把早已准备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用红髻索捆扎起来,抛上屋檐顶,责罚喜鹊衔送到天河边,供织女梳妆打扮,以会牛郎。 七夕中午,人们在檐口摆方桌,敬祀七娘妈。 旧时人们要备瓜果菜肴七盘(如时令小芋头,喻芋仔芋孙”),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轿七乘,敬祀七娘妈”。 3、妇女乞巧泉州妇女乞巧的风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个彩箩,准备瓜果七盘,点七支香,用七根针、七根丝线,在月光下比赛穿线,谁穿的线越多越快,就证明那个姑娘的手越巧。 目前泉州地区的这种风俗已经少见,不过,如今很多华侨归乡,经常会把外地的丝线作为礼物带来送给家乡人,礼轻意重。 4、契七娘妈”每逢七夕,凡有1岁或16岁子女的家庭最为忙碌热闹。 因为小孩出世的头年要拜七娘妈”为干娘,以置于她们的庇护之下,此称新契”。 到了16岁,已是成年,根基已固,可以脱离干娘了,俗称洗契”。 在孩子16岁成年礼时,祭拜的贡品会比平时丰盛。 除供奉上述礼品,有两件必不可少:做成乌龟形状的米粿,代表长寿;还有就是煎粿。 还有人供奉三牲”五牲”,即鸡、鸭、鱼、猪蹄等。 5、挂七娘妈灯”此外,挂七娘妈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风俗。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载:七夕:……家各悬一纱灯。 一书七娘神灯,一画一仙女骑鹤,一男子衣冠仰视,云是董永遇七仙女事。 泉中亦有《仙女送》传奇,指此。 ”七娘妈灯”是一种长圆形的灯笼,上面画着七仙女的图,一般在下面还挂上一串有各种颜色的花串。 如果当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刚结婚的新媳妇,在农历的七月初就开始悬挂灯笼,甚至是挂在新婚夫妻的新房门口,有早生贵子的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2c180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