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婚俗演变及其原因

时间:2023-01-12 23:21: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代以来中国婚俗演变及其原因

摘要:结婚,是人生之大事,也是男女感情的升华。由于婚姻与家庭和睦、血脉承继、社会安定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婚姻的仪礼、风俗也就特别繁多。婚姻仪礼不仅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风俗习惯,而且也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到民族学、会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也同婚姻史和家族史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们是中华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婚礼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进步。 关键词:婚俗;文化;演变

正文:一、近代以来婚俗文化变化概述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 (一夫一妻制) 种不同形态的发展过程。 虽然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婚俗都各有特点,但基本都离不开这三种婚姻形态。封建时代,婚姻大事中当事人缺乏自主权, 父母双方或媒人对婚姻起决定性作用。包括婚礼前的一些仪式,比如从择偶到筹备正式婚礼的所有环节, 都是由双方家长包办,婚姻当事人反而不能参与。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封建礼教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近百年来婚姻礼俗文化的变迁正是这种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反映。 特别是最近三十多年来, 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交相融会,婚礼文化也出现了空前丰富、五彩缤纷的新局面,人们探索着、期待着、一种更健康、更文明、更具时代特色,也更能反映当代青年审美理想的全新婚礼文化的诞生。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各地民情的不同和人类思想的解放,“六礼”(古代的指与男女结合相关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虽然大体上还在执行,但是纯粹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了。“六礼”的具体环节在全国各地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人们更倾向于将注意力到婚礼当天的仪式上,其余的则逐渐被淡化。 由于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观念的普及, 青年男女在配偶选择上有了很大的自主权,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现象已荡然无存;女性地位的上升与文明的开化,也使得很多女性转变了自己的思想, 完成了从被男性追求到主动寻觅幸福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比如互联网的发展与手机的普及等, 使青年男女相互交流的形式多样、联络密切;古代婚礼的繁琐流程已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有的仪式甚至已被当代人遗弃。 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婚礼,是指结婚典礼,即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程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婚礼不断地变化,到近代,西式文化的进入,也使婚礼发生重大的变革。 现在,婚姻关系的确立的依据为结婚证, 婚礼的仪式大体上由繁至简。总体说来,婚俗文化的演变为一对男女由媒妁之言到自然相识, 从相亲到自由恋爱的趋势,婚礼则由一个繁文缛节变得喜气盈盈,更加简单。 (一)婚俗形式的变化之婚礼环节的变化 1)聘礼和嫁妆的变化

聘礼是男方赠给女方的礼物, 是一种表明二人婚约关系的物品见证。传统聘礼有三十样东西:雁、白酒、粳米、羊等,每样聘礼都有自己的寓意。女方收到聘礼后就开始为女儿置办嫁妆。嫁妆是女方娘家赠与新娘的礼物,既是对女儿结婚的祝贺也是日后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嫁妆的多少取决于女方家庭的地位和财力,并没有强制规定。嫁妆一般是妆奁、被褥、衣服、金银首饰等。 因地域或民族的不同,嫁妆也有所不同。聘礼和嫁妆的变化以 20 60 年代到现在的变化最大, 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能呈现出一致性,故以此为例来说明。 到了七十年代,聘礼或嫁妆流行“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这彰显了家庭的生活水平,人们普遍认为有了这三样东西才“体面”。七十年代后期,有些女方又提了收音机这个新要求。八十年代,人们先是选择14 寸黑白的电视机作为聘礼或嫁妆 再是彩电、摩托车、洗衣机。进入九十年代,则增加了电冰箱、电脑、金首饰等,而且对电器的性


能要求的也越来越高。 二十一世纪以后向 “新三样”———房子、汽车、金钱迈进。 礼与嫁妆的变化,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 2)婚礼服饰的变化

林语堂先生曾云:“下意识, 所有中国姑娘都梦想红色婚礼裙子和喜轿; 所有西方女子都憧憬婚纱和婚礼的钟声。然而中国姑娘憧憬红色礼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今, 婚礼服的中西并存也日趋流行。 白色的婚纱虽然是现代婚礼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成为婚礼服最典型的代表,但是很多人在婚礼上仍然兼顾并采用了民族的婚礼服饰。现代婚礼庆典中新娘最起码会选择两套服装,一套白色婚纱,一套红色中式旗袍,有条件的还会再加一到两身小礼服。正式西服或非正式西服对于新郎而言均可,但要注意与新娘礼服的搭配与协调。

二、近代以来中国婚俗演变的原因分析

从政治方面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文化相互冲撞和交融,之后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颁布,为婚姻提供法律保障。从经济方面来看,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思想也与时俱进,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思想逐渐为大众所接受。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内容的更新,使人们的消费观发生变化,也势必引起婚俗的变动。 婚俗的形成与演变常常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经济水平决定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婚姻是家庭的支架。 婚俗,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 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婚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必然带有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的深深烙印, 而当社会发生变革时,其影响也必然反映到婚姻礼仪上来。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当今婚俗已经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而无论婚嫁民俗如何演变, 幸福一直是所有人永恒的追求。 此婚礼本质上还是一种人们美好祝福的寄托与表达,需要夫妻双方的坦诚相待、无私奉献与相濡以沫。

参考文献

[1][ ]阿兰·邓迪斯.民俗解析[M].卢晓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17. [2] 席晓.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8):236-237.

[3] 聂代毛,阮风宝.中国共产党与建国初农村婚姻制度变革[J].福建党史月刊,2010,

[4] 姚舞艳.民国时期江浙沪地区的婚俗状况研究(1912-1949[D].扬州大学,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3f61ea88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