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古诗词的生物学趣赏 作者:潘扬莎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第08期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继承和发扬,需要实践经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运用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对古诗词趣味性的研读,有利于增强古诗词的推广和继承的。 关键词:传统古诗词 生物学 生态学鉴赏 过去我们研读古诗词,总是在情感、精神层面的理解,缺乏理论性的分析和概括。这也使得古诗词往往成为文科生的“专利”和“特长”,而让理科生望而却步,兴味索然。然而在自然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可以试着用科学的思维理性的分析古诗词,从新角度阅读,推陈出新,让研读古韵变得更有一番风味来。 一、生态学鉴赏 晚清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下的红色花瓣怎么会化作春泥的?用生态学物质循环的原理解释,植物的遗体残骸有机物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还回无机环境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词作品《归园田居》。 诗人精心养护的豆苗,反而不如野生的草长得茂盛,这体现了生态学群落种间关系中的“竞争”一词。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野草比豆苗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蛙的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中的物理信息,目的在于帮助个体求偶交配,利于种群的繁衍。而蛙种群的繁盛,也使得其捕食关系中的对象,害虫的数量减少,而水稻最终得以丰产,这也是食物链中体现的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二、动物生理学鉴赏 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用动物生理学分析,萤火虫腹部后端细胞内的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被激活,并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发出荧光,是化学能向光能的转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59404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