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对医学教育的反思及对策 【摘要】: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战争中,数万医务工作者争当“最美逆行者”,迅速响应国家号召,驰援武汉,成为了保卫人民健康的战士.在这场对我国医疗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中,中国的医务人员已经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然而,面对疫情时我们发现,现有医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医学教育的改革与现状提出了新的思考,并对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新冠疫情;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身为医务人员,我们责无旁贷,闻召而动,逆行而上,临危不惧,救死扶伤,凸显了“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然而,面对这场战役,医护人员痛未定,亦应思痛.医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医药卫生事业的接班人,需要具有正确的职业精神,这对发扬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至关重要.战疫之际,我们医护人员表现极为出色.但是,在疫情这把冷酷的尺子衡量下,无论是医学研究还是医学教育,仍然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予以严肃的审视和反省.那么,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抗疫精神”,如何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及正确的价值观,医学生身为医疗行业的未来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医学的本质就是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此时此刻,服务于医学的源头—医学教育,也应反思和改进.因此,加强医学教育,培养全面型医学人才至关重要. 1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传统“三段式”培养及存在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以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即“三段式”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我国医疗行业输送了无数优秀人才,部分缓解了我国医疗行业的缺口带来的压力,也明显改善了我国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目前,我国针对医学教育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基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广泛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实习也开展得较好,而技能模拟培训采用率并不高,线上教学研究也很少被用到.另外,医学教育研究的局限性也在于忽略了医学生临床实践和应急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战疫之际,我们医护人员表现极为出色.但是,在疫情这把冷酷的尺子衡量下,无论是医学研究还是医学教育,仍然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予以严肃的审视和反省,让我们警醒并改进,严防将来医学人才的缺失和“疫”流再度泛滥.1.2缺乏对公共卫生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公共卫生是关系到国民健康的公共事业,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和免疫接种等.首先,临床专业的学生缺乏对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公共卫生相关课程只是考察类学科,导致公共卫生学科发展明显弱化,也与临床医学脱节.其次,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投入过低,公共卫生从业者的待遇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新冠肺炎的早期,由于临床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程度不够及防护意识不足,导致新冠肺炎的大范围传播,暴露出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的安排,缺乏对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培养.1.3偏重重点科室.当面临专业细化时,医学生更愿意选择心内科、神经内科和妇产科等“大科室”.而急诊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和儿科等成为了多数学生不愿意选择的冷门学科.当疫情来临时,我们需要大量的急诊、重症和感染科的医护人员,而这些科室的医护人员紧缺,为抗击疫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4“淡化”临床技能.急诊急救技能、重症室抢救设备的使用和传染病防护意识是每一个医师都应该具备的.在进仓治疗新冠肺炎之前,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培训,现场学习急诊技能和传染病防护知识,充分暴露出相关技能培训不足的短板. 2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对策 2.1强化预防意识.古人云:“大医治未病”.但日常的临床工作中,部分医师偏重于疾病的治疗,而忽略了预防.新时期的医疗要将预防、治疗同康复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结构,在教学中要将这部分内容渗透入课堂,让学生重视预防,学会预防,指导预防,防患于未然.2.2加强传染病防护教育,增加临床技能实践训练.迎战疫情,先打基础.医学院校要加强传染病防护教育,增设战时医护演练,当需要逆行救治患者时,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防护技能,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保证自身零感染风险.此外,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加实践操作训练在学习中的比重.这一次的疫情证明,空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绝不可取.在面对紧急情况的时候,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是每一个医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增加技能培训,将实践同理论教育相结合,深化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培养召之即来,来则能战的优秀医师.2.3重视科研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科学研究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关键.在抗击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外,还有一群在实验室埋头工作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他们日夜奋战,为分离毒株、检测核酸及早日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苗而努力.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2.4平衡学科之间的权重.在安排教学时,要重新均衡各个学科,保护医学学科的完整性、独立性,建立医学教育科学、理性、完善的顶层设计.医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学习,更要注重对公共卫生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加大投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人员待遇;提供有效保障,促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使之与临床医学有机结合;提倡医学生报考预防医学专业,促进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减少人才流失.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发现流行病学专业队伍短缺.疫情早期,临床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和能力不足带来的严重伤亡,充分暴露了我国医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安排,在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存在明显短板.只有重“技”而不轻“道”,重“治”而不轻“防”,重“专”而不轻“全”,在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之际,才能沉着应战,能战亦能胜.注重“小学科”人才的培养.当疫情疯狂蔓延,时间就是生命.当下,我们应当更倚重人数不多的重症学科,实现多学科会诊,加强对“小学科”(如感染学科、病理学科、麻醉学科、儿科学)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医院“发热门诊”,选出各省会城市的后备传染病“小汤山”医院,并增加医学生在发热门诊及传染病院实习的机会.2.5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根据疫情背景的需求,医学教学的模式及理念需要做出调整,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以“成果为本”的“全人教育”和“素质教育”.将医学教育的重点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转移到生活、学习及道德素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5dd7ee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