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秦观的故事

时间:2022-09-24 10:1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写秦观的故事



追寻秦观家族千年故事

隽永有趣的家族小历史,恢宏壮阔的中国大历史。用这句话来概括《祖先:一个家族的千年故事》,最恰当不过。

秦家骢是最早一批报道新中国的美国记者之一。1983年,他辞去职务,从事家族史写作,历时5年完成。秦家骢从他的33世祖、出生在1049年的秦观开始,叙述秦家历代祖先的生平,一直写到1959年他父亲去世。同时,以秦氏先祖的个人命运为线索,串联起这九百多年间家族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

1988年,本书英文版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版,迅速获得极大关注。2014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共同出资拍摄纪录片《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纪录片制片人兼主持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

(Michael Wood)以秦家骢和本书为切入点,亲自前往无锡拍摄了第一集《祖先》。该纪录片于今年年初播出后,在中英两国好评如潮。

20151025日《扬子晚报》(A9)上刊登了发现秦观祖父母(秦咏及夫人朱氏)墓志的消息,为墓志撰文的,是秦观的恩师、苏东坡的好友孙觉。墓志上还提供了秦咏的父亲(秦玫)、祖父(秦禹)和曾祖父(秦裕)的名字。秦观家族又可以上溯五代了。秦家骢在后记中提及此事,对新发现充满了惊喜。

秦家故事太精彩,随便摘选就是传奇。秦家骢写父亲——法界先驱秦联奎,关于他优游十里洋场,爱赌而结识杜月笙,后来还当了他二十年义务法律顾问,常常不事前通知就去杜家吃饭,两人还互相以“兄弟”相称。如果单纯这样写,就是本普通传奇,秦家骢笔下的父亲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开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两年前,港九马路上常见一位形容枯槁、骨瘦如柴的老人,他身着唐装,头戴毡帽,手里提个藤箧,踽踽独行,神情落寞,这便是上海鼎鼎有名的大律师秦待时(秦联奎,号待时)先生。

这是 1960年刊登在香港《春秋》杂志上的一段文字,准确地描述了我所知道的父亲形象。他是一个古怪、忧郁、多病、爱发脾气的人,到了晚年还有多疑的毛病。我了解的几乎只有他性格的这一面,必然也是我记得最清晰的一面。我出生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大家说他在我小的时候很溺爱我,但是我对他唯一清楚的记忆,却是一个很少跟自己的孩子说话,甚至连他们有没有上学也不知道的老人。占据这个老人全部思想的,是他对自己的众多身体疾病和暗暗逼近的死亡阴影的猜疑和恐惧。


不过,就像杂志文章所展现的,我的父亲远远不只是我所看到的那个苍白的影子。该文作者形容父亲说:“秦律师是位聪明绝顶的人,又极富正义感。中国司法界自有律师制度以来,他领到的律师执照是第七号,牌子最老。”

秦家骢在文中说,我的父亲在19591月去世,“当我发现父亲死了的时候,最先有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过了二十多年,我才开始把他的生平拼凑出来。回顾过去的事情,现在我能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父亲了。”这篇儿子追忆父亲的文章,叙事纤毫毕现,点评恰如其分,毫无粉饰之词,读来令人信服。

宋人和宋词的故事----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为“淮海居士”。秦观“文丽而思深”,深受苏轼赏识。秦观的词风婉约低沉、柔媚清丽、感伤雅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宋史》这样说秦观的性格:“少豪隽慷慨,溢於文词,……,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还有宋人说他十五岁丧父,侍母家居,研习经史兵书,二十四岁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事方急则宜有异谋,军既孤则难拘常法。……所以彻卫四环,去兵两夹。虽锋无镆邪之锐,而势有泰山之压。”似乎,秦观少时豪隽狂放,胸怀“驰骋沙场”之大志,颇似文武双全的岳飞或者辛弃疾。 对此,我是很怀疑的:因为,纵观秦观的人生经历,他步入仕途后,从未谈论兵书、战事等,对国计民生之类,也不太积极,只经常作词遣情寄怀;再从秦观的词风上来看,可以推测,他的性格毫无英武奋发之气,倒是一个十足的文弱书生:敏感、纤细、脆弱、温情、忧郁。

少游早期的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的离愁哀思,修辞工巧精细,音律和谐柔美,情韵缠绵婉转,在婉丽清新的语意之后,洋溢着一股朝气和柔情。最著名的,当数《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江城子》也是一首很出名的词,为少游在暮春之际,抒发离愁别恨之作: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此词通过对“西城杨柳”、“碧野朱桥”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再“一登楼”,抒发“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飞絮落花”,“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有类似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意味,也有些许“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境界。

但我总觉得,少游的`离愁哀思,到底只是一种淡淡的哀伤,一种可以随时可解脱的愁苦,如敖陶孙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或者胡元任所说:“少游之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明显缺少了李煜的恢宏气势。毕竟,李煜的血泪之书,不是那么容易比拼的。

在两位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鼓起勇气,再度赴京应试,终于以36岁的高龄登第。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元佑七年,苏轼进封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也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经常出入苏轼门下,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士”。在这一段时间,秦观与众师友谈诗论词,歌酒唱和,过得相当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e49c70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