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稼先半个世纪的友谊感悟 在20世纪中叶的科学天幕上,有两颗令炎黄子孙引为自豪的闪亮星斗。它们分别升起在太平洋东西两岸,光芒耀眼,交相辉映。 这是两位卓越的核物理学家。一位是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他与李政道教授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原理,开辟了微观粒子研究的新天地,荣膺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奠定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成为腾起的科学巨星。 一位是中国原子弹、氢弹事业的先驱邓稼先。他为在中华大地上点燃神奇之火,殆精竭思,辛勤耕耘了30年。只是由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特殊,一直到他去世前不久的1986年,他的英名始被人们传诵。 至今鲜为人知的是,这两位同样对科学做出巨大贡献,又走过各自不同人生轨迹的科学家,他们之间相交相知50年,至诚相待,意气相投,他们真诚的友谊,谱出了现代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杨振宁与邓稼先从小就读于北京西单一所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他们的父亲同在清华大学任教,因此两家的来往很密切,从小彼此意气相投。杨振宁与邓稼先大两岁,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是个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机灵鬼”。可是他从不恃才自傲,也从不欺负弱小同学。稼先也很聪明,但性格较为沉稳,待人忠实厚道,真诚可靠。这两个朋友在一起,互相都很珍视对方身上的长处,并作为自己性格的补充。 抗战时期,他们因学校迁往昆明,又先后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共同在一起学习了三年。他们一起躲警报的时候,共同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专业书籍,共同讨论物理学上的问题。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对振宁和稼先一生都很重要。 他们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而且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苦的生活中锤炼了意志,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这两个青年亲身体验到民族被蹂躏的痛苦,决心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将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1945年抗战胜利后,振宁、稼先先后考取了留美研究生。他们相聚在异国,在芝加哥稼先与振宁、振平同住在租来的一间房子里,一起游玩、散步、聊天,同温儿时的情景,探讨学术上的问题。这是他们在美期间相聚时间最长,玩得最尽兴的一次。在振宁和稼先的家里,至今仍保存着他们当时合拍的照片。 后来,杨振宁与在美留学的杜聿明先生的女儿杜政礼结婚,在美定居,从事理论物理的科学研究。邓稼先在1950年8月20日,取得博士学位,冲破重重阻挠,于8月29日登上归国的路程。在美留学期间,振宁和稼先都是用两年攻下了博士学位,他们都掌握了当时处于世界最前沿的理论核物理科学,为他们将来卓越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8年春天,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邓稼先的肩膀上,他被选作研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在这个神秘而充满荆棘的领域里开始艰难的起步。 1964年10月,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全国人民为之欢腾。杨振宁这时也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听到这一喜讯,激动不已。一直想回国看看,由于政治上的原因,1971年才实现这个夙愿。 近年来,杨振宁更加关心祖国的科学事业,多次到中国讲学和访问,他给稼先带来交响乐唱片及一副设有电脑程序的国际象棋,要稼先注意休息和娱乐。 极度的紧张和繁忙,过早损失了稼先的健康。1985年稼先得了直肠癌,而且癌细胞已扩散……稼先住院期间,杨振宁二次前往医院探视,并在美买到治疗新药,请大使速送北京,但已为时晚矣,1986年6月振宁又来看望稼先,并送上一大束鲜花。稼先吃力地对妻子说:“振宁知道我不行了,所以送来特大的一束鲜花……”1986年7月29日,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1987年10月,杨振宁来到中国,前任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稼先。他徐徐步行到墓地,献上一瓣心香,洒泪痛悼故友。 杨振宁和邓稼先,他们都是杰出的炎黄子孙,他们的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他们的友谊属于那种高层次的、超越世俗观念的、赤诚相见的挚友神交。他们应该是民族的永恒的骄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263b10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