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 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映之一。 共同文化: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共同风俗习惯: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 共同心理认同: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华夏:发源于中原地区、以黄河和长江为摇篮的古老民族, 是中国文明时代的重要开创者。公元前21世纪,夏禹的儿子夏启打破由各部落首领推举共主的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史称夏朝。由部落联盟向民族过渡的过程也已基本完成。在夏朝的基础上,商人、周人相继建立了本族统洽的王朝:夏、商、周。夏、商、周三族到西周时已有了共同的族称,共同的地域观念,共同的祖先观念,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模式,已具备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经春秋战国的民族大迁徙与大溶合,已由多元的原始族群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华夏民族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是指自治机关既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府,又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干部民族化,即由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职务;二是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可以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1、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涉及民族共同体的利益、权利、意志、意识、感情等诸多内容。一般来说,民族关系只表现于不同民族之间,而不表现于民族内部。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即马主义对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中。在马主义民族观中,民族平等是最基本的理论原则。 简答: 1、 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1)实践性:(2)继承性:(3)创新性:(4)科学性:(5)世界意义: 2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是什么?答:一是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二是民族源流是重要的历史源流;三是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四是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 6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是什么?(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社会生活中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3)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基于历史和现实形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 ",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1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属于社会问题的范畴.民族问题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2、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民族问题的发生是以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为前提。主要自然和社会原因.自:民族差异是基本原因.民族间相互交流、交往中会引起的各民族的发展问题。社: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民族,是民族不平等,不团结的社会经济基础,也是产生民族纠纷的根本的社会原因。民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它同民族平等、团结是对立的。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对立和斗争,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还存在,这些阶级斗争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2)民族间的差异和发展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消灭,是重要原因。(3)思想观念的影响(4)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党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的偏颇 4、民族问与阶级问题联系?私有制下,阶级社会中,紧密的联系,因为:①阶级关系是阶级社会中最普遍的关系。②每个民族内部有不同的阶级。③民族斗争是阶级斗争的表现。④民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阶级的消灭。 5、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有哪些区别?①所属历史范畴不同。②内容与含义不同。③范围更广,④更复杂,⑤存在的时间更长. 1、如何理解民族问题的特性?(1)普遍性:(2)长期性:(3)复杂性:(4)国际性: 1、简述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2、在民族问题中,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如何?(1)政治平等是经济发展的前提。2)经济问题的解 1、在反对分裂、渗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统一的斗争中,必须高举“四个维护”的旗帜,它们是? 坚定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坚定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坚定地维护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任何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只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3)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循和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民主,平等,法制,实事求是,团结统一,发展繁荣原则.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方面?(1)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2)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3)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4)自治机关的二重性。(5)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方面的内容?(1)建立自治地方;(2)设立自治机关;(3)行使自治权利;(4)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1 5、如何看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1)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4)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5)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1)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2)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3)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4)调动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2、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如何确立起来的?是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确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是指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哪些?(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的政治基础。 5、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多,民族关系更加密切。(2)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关系进一步增强。(3)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负面因素将长期存在。 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负面因素有哪些?(1)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2)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3)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4)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5)民族分裂势力的影响;(6)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7)暴力恐怖势力的影响。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各民族(简称“两个共同团结奋斗,繁荣”)是主题。2003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在会上首次提出.2005年5 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明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和辩证关系. 2、简述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状况?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有宗教信仰,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解放前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原始宗教信仰.(一)藏传佛教: 藏、蒙古、土、裕固、门巴、珞巴、纳西、普米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云南等省区。藏传佛教在藏民族中有很长的历史,公元7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西藏地区,经过与当地传统的原始多神教——本教的长期斗争与融合,约在公元10世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二)上座部佛教: 傣、阿昌、佤等民族信仰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云南.南传佛教大约也是在公元7世纪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到公元1569年,缅甸金莲公主嫁给傣族宣慰使,缅甸国王派僧团随之来传教。该教在傣族地区广泛传播,随后又传到其他少数民族中。(三)伊斯兰教: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保安、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10个民族中的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大约在唐宋时期,中西交流畅通,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来到中国经商贸易,建立清真寺,开始传教活动。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三次西征和元朝的建立,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军士、工匠、商人、官员来到中国。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后,伊斯兰教在新疆占据了主导地位。(四)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近代伴随着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开始传入的。17世纪,基督教首先传入台湾少数民族地区.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和沙俄等国的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南北各少数民族地区,以开医院、办学校、建教堂等各种手段传教。如,法国天主教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七大教区,修了上千所教堂,占有800万亩土地。英法美等国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民族地区也建了不少教堂,还培养了不少少数民族的神职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傈僳、怒、布依、京、朝鲜、苗、拉祜、景颇、阿昌、独龙、彝等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另外,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拉祜族中也有信仰佛教的,在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满、达斡尔族中有部分人信仰萨满教,在苗、瑶、京、瑶、畲、仫佬、白、彝等族中有人信仰道教。在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中有的还保留着原始的多神教信仰。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何重大意义?培养,是民族地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和维护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1)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革命和建设中有着特殊作用;(2)培养和使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3)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是什么?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原则和路线是“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1)广开渠道,增加少数民族干部数量;(2)全面加强民族干部的素质教育;(3)建立并不断完善民族干部挂职锻炼制度;(4)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明确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使用. 3、社会主义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1)科学判断能力;(2)把握时代的能力;(3)创新的工作能力;(4)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5)总揽全局的能力;(6)领导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的行为.”①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国家安全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保证。②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 1、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二)坚持改革开放,(三)推进西部大开发,把握好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的契机。(四)国家大力扶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五)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六)坚持自力更生,努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㈠简述我国宗教信仰政策的主要内容.其基本内容是: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2.按照宗教本身的客观规律来对待宗教徒的宗教信仰。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5.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上的差异是次要的,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6.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7.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8.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员,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610ce8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