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背景下初中古诗词复习策略探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群文阅读背景下初中古诗词复习策略探析 摘 要: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一种指向明确、实现一定效度的教学活动。群文阅读策略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增量提质,利学便教。初中古诗词复习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笔者以此为例,探讨如何利用群文阅读策略在提高复习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群文阅读 古诗词复习 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它践行的是“1+X”的理念,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关注学生习得一系列的读书方法,如整合、比较、甄别、筛选、判断、评价等;培养学生的思考、比较、评判能力;发展他们的形象、探究、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古诗词复习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采取的复习方法单一雷同:一首一首地重新讲解,一册一册地回环往复,“炒冷饭”式的灌输、背答案……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仅没有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相反会增加负担,甚至引起反感;复习低效,语文核心素养更无从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复习古诗词,如果能充分利用群文阅读策略对知识点重新进行建构,不仅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科书进行整合、取舍、补充、纠错,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科书。”据此,我们可以利用群文阅读策略对古诗词进行整合、补充,建构新的“阅读场”。建构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怎样的诗词组合在一起。下面笔者以自己的一些做法为例,谈谈对古诗词复习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贯通勾连 整合新旧 1. 以题材为支架 中国古典诗词虽说浩如烟海,但总有一些题材相同的。复习时,完全可以从题材角度来建构,达到让学生“复习几首旧诗,知一类新诗”的目的。可以用图表直观地呈现,如下所示: 为了避免知识碎片化、肤浅化的堆叠,学生在把握古诗大致题材的基础上,要准确理解诗词内容。如复习山水田园诗时,要了解这一类诗是以描写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要把握这一类诗歌的意象特征,常见的意象有溪水、桑麻、五柳等。送别怀人诗,要掌握其结构、写法:这类诗一般开头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意象是鉴赏思乡诗的最佳突破口,要特别留心月、雁、信等几种意象,这些意象或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或用来传递相思之苦。边塞军旅诗也常借助一些意象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从景物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大漠、黄沙、长云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轮台、夜郎、楼兰等。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古人等为题材,作者借怀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 2.以思想感情为抓手 结合福建省中考古诗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情感主旨”,笔者认为可以以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为抓手,将相关的古诗词组合在一起。常见的情感类别有长亭送别、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等。不同情感类别间又有差别,如长亭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有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等。送别怀人诗中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建功报国类的诗,有抒写建功立业的渴望、戍边将士的乡愁,也有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揭露战争的罪恶等主题。思乡怀人类的诗,可以写羁旅愁思、思念亲友、戍边将士的乡愁、漂泊异地的伤感等。如下所示: 不管是以题材还是思想感情为载体,将多首诗词多角度、大跨度、立体式地勾连起来,使相关篇目突破时空的限制,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增加了广度和深度,新旧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一类古诗词的理解和把握,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多法并进 迁移有道 以上策略虽然打破了传统单篇复习的教学方式,但还只是将诗词分门别类,仅限于整合、比较层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鉴赏情感主旨的方法,从渗透技法的层面来重构课程,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标题切入 标题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从标题切入,可以迅速把握住丰富的信息。如《天净沙·秋思》《渔家傲·秋思》的标题中都含有“思”字,由此我们可以快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属于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这一类。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中都含有“送”字,可以判定为思乡怀人这一类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题目中含有“寄”字,表现的应该是对亲友的担忧、关心。 2.把握意象 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这些意象往往寄托着作者特定的情感。抓住这些典型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下所示: 三、套用模板 突破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分散与突破是课堂技术和艺术的双重体现,而群文教学的迁移整合、求同存异的思想能助力教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诗歌阅读考查涉及语言表达、艺术技巧、思想感情,这几块内容是复习的重难点,考场上学生极易失分。教师应在教会学生整合类别的基础上,让学生套用模板答题。模板分三步:即先明手法(写什么),再结合诗句解释解释怎样用这种手法(怎么写),最后说明效果(怎么样)。 如表达技巧类题“以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例,先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什么),再分析诗人以落红自喻(怎么写),最后点出诗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决心(怎么样)。语言类题如“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的表达效果”。“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怎么写),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怎么样)。情感类题如“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思想感情”。该句运用了擬人的修辞方法(写什么),赋予明月以人的深情,一直陪伴友人到偏远的夜郎(怎么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怎么样)。 以上策略旨在使古诗词复习教学内容得到重构,省却教学中的无效环节,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迁移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学生一旦学会运用多种策略,应考的自信心自然会得到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思考感悟也能力会大大提高,文学素养也会得到提升,这样,语文教学就有望实现帮助学生达成生命成长的更高层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顾之川《语文教育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 [3] 司艳平、司体忠《群文阅读教学的思维观照与功能凸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8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9c8f84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