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路径 作者:姜书勤 来源:《中小学班主任》2021年第22期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以来,学科课程标准层面着力突出立德树人,“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课程育人的意识、责任和本领。进言之,课程育人应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路径。 “教”与“育”原本为一体,如今却呈现“教”“育”分离的状态。一些教师只抓教学,不抓教育,课程教学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育人却是“惜时如金”,课堂上也“只见知识不见人”。学生成绩好便是好学生,成绩差便是坏学生,课程教学成了塑造“知识人”的生产线,完整的人不复存在。学校的育人工作长期停留在“搞活动”上,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被窄化、虚化、弱化,甚至矮化。 立德树人必须实现从“活动育人”向“课程育人”的转变。 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首先建立在教师对学科育人目标的深度理解之上,建立在教师对课程育人价值的深刻把握之上。教师要研究课程,研读国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核心素养和整体的课程目标,找到课程育人价值的根本所在;要把隐含的育人内容挖掘出来,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中。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就要利用课程中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德育因素,实现“以情育人”“以史育人”;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要注重“以理育人”;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需要落实“以美育人”;思政课程宜培根鑄魂,“以德育人”,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自觉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课程育人还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现“无缝对接”,要打通与生活的联系,助推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受到的教育不能仅仅用于考试,还要对自己的生活、未来成长发挥重要的启发、指导作用,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喜欢,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成为学生的人生向导。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课程育人的过程中,我们不再以分数为归宿,真切关注课程的育人价值,并为学生创设适合他们成长的真实而温暖的“育人场域”,让他们在课程学习中享受生活、享受价值。如此,生命的多样性、差异性与不完美将得以确立,教育将使人趋于完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得到完美实现。 姜书勤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a31931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