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初学入门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弟子规》初学入门 《弟子规》之将入门 问孰存 “将入门,问孰存。”这是讲我们进别人的房间之前,还没有入门之前先要敲敲门,或者是先问一声“里面有没有人”,或者问一句说“我可以进来吗?”这些都是基本的礼节,从小要教导孩子对人要尊重。假如我们问都不问,一下子贸然闯入,这是对主人的不恭敬。甚至我们在给人打电话的时候,拿起电话来,对方接通了,跟对方说:“您好,请问你现在说话方便吗?”问他一句,看他现在接电话方不方便,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如果是他方便,那就继续说,如果是说不方便,那就迟一点再联系。这些讲的都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这是一种爱心。 《弟子规》之将上堂 声必扬 “将上堂,声必扬。”这是讲登堂入室。比如说进入一个客室,或者进入一个厅堂,或者要进到人家的办公室里面,都要把声音拉高来问一句,“这里有人吗?”或者说“报告领导,我能进来吗?”等等,把声音传出去让对方听到,一来给人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突然的出现吓到对方,另外这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弟子规》之人问谁 对以名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是当人家问到我,问我叫什么名字时,我要如实的把自己的名字报出来,不要说就是我,不肯跟人家说明白,对方或者是忘了你的名字,或许是他根本不认识你,就会造成尴尬的场面。特别是在电话当中,比如说我给对方打电话,如果是对方说“你找谁?你是谁?”我要是不报名字,只是说一句“是我,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对方可能回答说“我就是听不出来。”这样反而搞到尴尬的场面出现。所以这是教导我们说话要以分明清楚为准。说话如此,我们做事也要懂得分明,主次分明,轻重分明,先后也要分明,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爱心。 《弟子规》之用人物 须明求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是讲如果是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我们要明白的向人请求,如果是不请求就拿来用,这就等于偷盗,偷窃行为。这些事情我们如果平时不注意,往往容易犯,特别是相熟的朋友之间,可能随便就拿了别人东西来用,用了之后,如果别人找不到,就会生烦恼。 像在一个宿舍里面,假如是几个同学一起住,如果一个同学穿了另外一个同学的拖鞋去上洗手间,等另外一个同学要去的时候他就会找不到自己的'拖鞋,他就会骂人。很多争执、很多冲突就是因为这些小节没注意到所引起的,如果事先问一句,先报告一声,对方知道你需要用他的东西,一般来说他也能同意,同意了之后你去拿,两个人都很安心。我们在公司里面、在单位里或者是在政府部门里面工作,很可能也会为了自己的私事而用到公家的物品,比如说要用公家的纸张、信封、笔、文具,甚至用公家的电话来打,这些都应该向自己的上级报告一句,领导同意了才用,这就不至于犯偷盗。我们的师长他就跟我们讲,他自己的老师李炳南老教授在世的时候,过去在政府部门工作,每次要用到单位的信纸写封信,这时候李教授都必定向领导征求同意,领导说就一张纸,哪个人不是这样用的,你怎么这么啰嗦?结果李教授就回答说,如果我要是不先问问您就拿,那我就是犯了偷盗,“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我现在向您请求,您同意了,这就不算偷盗。真正的大德对一张纸、一支笔这些这么小的东西都小心谨慎,不在这些小事上亏欠一点德行。 《弟子规》之借人物 及时还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条是讲向人家借东西或者借钱,借一些物品,都要及时的归还,如果不能够及时归还,就会让人起烦恼,他会焦急,他对我们的印象就不好,等下一次再借的时候,可能对方就不肯借了。如果我们有借有还,按时归还,要借再多的东西,对方也能欣然同意,知道你的人品,知道你不会有贪心。要知道有贪心就容易犯偷盗,包括借了财物拖延时间归还,这都是有犯偷盗的嫌疑。 要常常对自己的心有所警觉,财物摆在面前,有没有贪婪,该不该获得,不该获得的不可以起贪心。《礼记》上曾经说“临财勿苟得”,面对财物不能有贪求,不义之财不能要,这些品行要在小孩的时候就要懂得培养。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这是二00六年二月八号楚天都市报登的,湖北省武汉市电车上面都放了些棉坐垫,冬天冷,有个坐垫坐起来比较舒服,这是电车公司的物品,结果很多人下车的时候顺手就把坐垫拿走。根据电车公司的统计,三个月里面车上已经丢了一百一十个坐垫,只有一例是拿走了坐垫的顾客把它送回来。有一天电车公司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个老人家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拿着两个坐垫来向电车公司这些员工道歉,因为这个小孩在前天下车的时候把坐垫拿走,带到公园去坐,来玩,回到家里被爷爷发现,爷爷看到之后就批评他,说你这样拿不对,你拿了之后后来的人就没得坐,而且你没有经得电车公司的同意擅自取用那是偷盗。所以这个老人家让自己小孙写了个检讨书,做自我批评,然后带着小孩子把坐垫送回电车公司。这是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对这些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相信这个孩子心中会有很深刻的印象,以后他就晓得“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他有这种深刻的印象。这篇“谨”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篇所说的虽然都是生活小事,讲的所谓洒扫应对、人情交往、自己生活起居作息,但是这些日用平常的小事都是锻炼我们的恭敬之心、谨慎之心,我们能够真正的依教奉行我们的品行也一定会日日的增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ae988a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