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作者:郭红春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8年第19期 东晋末年,社会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到处充满虚伪与欺诈。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陶渊明自然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另类。 为了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热爱乡野田园生活的高风亮节,陶渊明一方面毅然辞官归田,置“草屋八九间”,并“种豆南山下”,躬耕于田园,过起了真正的隐居生活;另一方面,他“常著文章自娱”,自由洒脱地宣泄自己的情志与理想。《五柳先生传》这篇精美的传记就是陶渊明寄寓自己隐居思想的代表作品之一。 目前,文学界和史学界大都认为,《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借用五柳先生之名而写的自传,是他为自己而作的“自画像”。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纵情乡野的隐士形象。 全文不长,在短短的一百七八十字的篇幅里,所勾画的五柳先生的形象却丰满鲜活,栩栩如生,这就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功力。 文章开篇是对人物身份的交代。“许”是“处所”的意思,“何许人”即“何地人”。古人是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在两晋门阀制度下尤其如此。而五柳先生却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之中。古人又是重声名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望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指宅旁五柳而为号,由此又可见他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不仅把五柳先生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得极明确,而且突出了他的不俗,使其“高人雅士”的形象凸现文首。“宅旁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隐居者的形象。 “闲静”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最本质的性情。正因其不为功名利禄动心,所以能守志不阿,也因此才高于世俗之上。“闲静少言”与“不慕荣利”相照应,“闲静”即不尚交往,“少言”即不喜应酬,也就是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意。 文章接着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作者分四个方面来加以描绘。 1.读书愉情。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两条,一是“不求甚解”法,二是“会意”法。前者说的是广闻博见、拓宽视野的博览速读法,是一种以读书“自娱”的快乐读书法。后者说的是读书之乐的真谛所在,读书时心领神会,怡然自得,以至于“欣然忘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9ac4c8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