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课堂实录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梅花魂》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理解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读写相关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感情,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第13自然段相关文字和有气节的人物图像的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你知道哪些相关梅花的知识? 2. 小结: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因为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冬天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和画家赞美的对象。 3. 提到梅花,作家陈慧瑛便会想起她的外祖父。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梅花魂》。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 2. 教师指导读准四处较难读的语句。 a. 外祖父年轻时……颇负盛名。 b. 孩子要管教好……是玷污得的吗? c. 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d. 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3. 指名分段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理解大意,理清结构 1. 文中的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2. 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体现这位喜爱梅花、思念故乡的老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我们知道课文通过五件事,来体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课件出示:读思乡诗不禁流泪;弄脏墨梅,大发脾气;年迈难回,呜呜大哭;送我墨梅图;送我梅花手绢)其中有两件事直接表达这种感情,而其余三件事则都与梅花相关。想表达思乡之情为什么多次写到喜爱梅花呢? 二.精读重点段,体会人物感情。 1. 从外祖父的谈话中,我们能找到原因。大家自由读这个段话(课件出示: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 外祖父喜爱梅花的什么? 生(1):品格 师:什么品格? 生(2):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生(3):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 师:风雪中,梅花傲然挺立,她仿佛在说:寒冷的天气,呼呼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们都来了,你们想让我害怕,让我屈服吗?不,我不会的。这是怎样的品格? 生(4):不轻易屈服。 师:总之,外祖父爱的不仅仅梅花的姿态,不仅仅梅花的香气,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是她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面对一切困难都不屈服的精神,是坚贞不屈的精神。 3. 写梅花本应用“它”这里却用的是“她”,为什么?课件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5):因为梅花就像人一样。 生(6):因为梅花具有美好的品质,外祖父想赞美梅花。 师:在外祖父眼里,梅花是美好的,具有人一样的品质,是值得赞美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梅花的品格。 生齐读:“这梅花……最有骨气的。” 4. 外祖父也赞美像梅花一样有骨气的人,他说:(课件出示“几千年来……像这梅花一样”,学生自由朗读) 5. 你知道哪些这样有气节的人? 生(7):朱自清,他宁肯挨饿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 生(8):《亮剑》中的李云龙...... 教师用课件出示苏武、文天祥、谭嗣同、陈然、吉鸿昌、杨开慧的图片,并介绍他们的事迹。 师:这些有气节的中国人,他们不管—— 生: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6. 小结: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英魂,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而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养育出这么有气节的优秀儿女。我们为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一起再来读这两句话: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很多有气节的人物……像这梅花一样。” 7. 梅花是坚贞的,是有骨气的,所以她成了我们中国人的象征,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了祖国的象征。 8. 外祖父是不是一个有气节的人? 生:是。 师:为什么? 生:…… 师: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外祖父的心一直向着——(生:祖国)他对祖国的热爱和眷念也像这梅花一样坚贞。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位爱国老人的内心独白吧。齐读: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三.讨论交流,情感共鸣 1. 外祖父深爱着祖国,他是多么想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啊,可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他满腔的爱化作了无尽的思念。他对祖国爱得有多深,他的思念就有多浓,他的爱国之情和思乡之情是融为一体的。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情感? 2. 小组讨论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ceee64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