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的异同

时间:2023-04-08 19:40: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的异同

CGA0901 郭峰 学号0903030107

首先,应该认识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

资产负债表观也称为资产负债观或资本维持观。根据经济学收益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资产负债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人手,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这就是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表观”。

根据会计学收益观,企业的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以此为基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利润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有关收入和费用的直接计量人手,然后根据收入和费用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收人-费用,这就是会计学上的“利润表观”。

这两种表观不是孤立,它们有一定的联系。 资产负债观是通过计量企业价值运动的结果,将期末的净资产与期初的净资产进行比较,扣除本期股东交易对净资产的影响后即可确定收益,即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股利分配-股东新增投资=本期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是通过计量企业价值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的收入和费用来确定企业的收益,即本期收入-本期费=本期收益。这两个等式反映的是同一事物,即企业的资金运动,只不过资金运动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内在平衡原理,确认收人必然会引起净资产的增加,确认费用必然会引起净资产减少;反之亦然(需排除股东交易的影响)因而两种收益确定观最终确定的收益数据应该是相同的。

资产负债观和利润观同样存在区别,作为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必然的。 首先,资产负债表观从资产的本质出发,利润表观从收益实现原则出发。产负债表观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它强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只要除所有者投资及利润分配以外净资产的变动都应计人当期损益,使损益反映财富的现时变化,接近于经济学收益的概念。而利润表观则认为收益指标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只是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代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各种资源的真实价值,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负债表被用来汇集配比过程剩下的等待配比的项目,所以它认为应通过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损益,其计算的损益是传统意义上会计收益的概念。同时,在受托责任观下,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和履行情况,关注的是企业受托资源的安全、资本的保全和增值,因此要求提供尽可能客观的会计信息。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与经营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更强调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的相关性。在损益表观理论的指导下,利润表处于核心的地位, 利润表中的收益信息更主要的是提供


有关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反映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且t要是基于本期的考虑。该信息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客观、公正地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损益表观体现的主要是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可靠性为丰。在资产负债表观的指导下。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利润表只是作为资产负债表收益总括信息的一个详细说明。在资产负债表中,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采用的是未来利益观, 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反映的是资产和负债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程度,是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现值反映。该信息有助r现在的和潜在的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以及其他用户去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的金额、产生的时间以及其不确定性。因此,资产负债袁观理论体现的主要是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相关性为主。

其次,在资产负债表观下提供的信息主要符合决策有用观。企业会计通过 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资产负债表观确定的收益,能有效度量企业财富的增加,而利润表观则是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有效性的度量。同时,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跟旧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定义的角度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强调收人、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因为旧企业会计准则将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看作是两条重要的原则.未强调其与资产、负债的关系。而现行会计准则巾的定义更强调所有者权益,而所有者权益止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应用的是资产负债观的思想,并且要求收人、费用只有在导致资产、负债变化且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人、流出能够可靠计量时才予以确认。损益观把重点放在损益袁、收入确认原则和收入计量规则上,会计要素的定义与分类中没有将资产和负债放在优先地位,其他要素的定义并不依附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除了注重收入与费用 的直接配比及其结果,其他各会计要素之问没有明显的联系。损益观在确定收益时不以现实的资产负债为标准,而是运用递延、应计、摊销和分配等会计程序,使收益数据带有很大的土观性,特别是管理当局收益平滑或盈余管理行为, 可能使账面收益与实际完全脱离。在损益表观下,按照配比原则将不能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挤到资产负债表中去,以“递延(待摊)或预提”的项日列示,这大大削弱了资产和负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资产负债表观,与损益表观正好相反,它强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损益表的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作为企业利润的“蓄水池”不及时确认,不摊销或少摊销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权责发生制就成为此时冠冕堂皇的理由了。按照资产负债观更加注重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如:“待处理财产损益”、原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递延税款、“待摊费用” 和“预提费用”等项日都不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所有者权益要素仍由资产和负债的对比来确定.说明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决定的,而不是由利润的变化所决定。此外,收入和费用的概念在定义角度上也发生了重人的变化。在原来定义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产生的变化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d73d28453610661ed9f4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