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总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财务报表。该表的主要作用是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财务实力、财务结构、财务风险、财务效率等方面。 1.1、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1.1.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依据。 1.1.2资产类项目的分析: 资产按存在形态和变现能力,在报表上一般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等。 (1)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控制的能在1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个企业流动资产越多,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说明该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在报表上,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项目。 (2) 长期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两部分。企业持有这部分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3)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或单项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是逐渐地消耗的,周期较长。因此,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越多,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则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就越差,可容许的适度资产负债也就越低。固定资产的规模和结构,与企业所处的行业性质之间相关。 (4) 无形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他人或为了管理的目的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权等。 (5) 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发生的需要在以后若干个会计年度分期摊销的费用,包括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和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等。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笔递延费用,这类项目,数额越少越好。 1.13.负债类项目的分析: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在目前负担的义务。由于或有事项而形成的潜在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报表上的负债数字,是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水平的基本指标,因此也就是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 (1) 流动负债:是需要企业在1年内偿还的负债,这部分负债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越高,企业当前还债的压力越大,理财和经营的风险也就越大。一个理想的负债结构,应当是流动负债比重较低的结构。在报表上,流动负债类的项目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预计负债和预提费用等。 (2) 长期负债类项目是企业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债券和其它应付款等。与流动负债相比,长期负债的风险和压力较小。在负债的结构方面,企业应力求长期化和多元化。 1.14.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分类: 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 谁所有。所有者权益体现企业投资者自有的对净资产的所有权,它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就是企业维护债权人权益的基本保证。 (1) 实收资本或股本:就是企业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额,包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在股份制企业,就是股本。通常占企业全部所有者权益的绝大比重,是企业有者权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2)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票溢价、财产重估增值准备、接受捐赠资产价值等。 (3) 盈余公积是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包括按净利润10%计算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企业自主确定的任意盈余公积金两部分。 (4) 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各年累积的尚未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按规定,当年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2、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分配经营成果提供依据,可据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2.1利润表编制方法: 2.2.1.收入一费用=利润,反映一个期间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变动。 2.2.2.收入要素的分析: 收入是判断企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主营业务收入直接体现企业的市场占有情况。收入类项目是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财务报表上的收入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或确认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bf8fb765ce0508763213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