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优秀试讲稿范文

时间:2022-05-26 11:24:4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优秀试讲稿范文



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

师:(边播放照片)说到荷花,在我们传统古诗词中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初夏清新可爱的模样,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盛夏里妩媚多姿的美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高洁脱俗的雅士,那么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笔下,荷花又有着怎样的韵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荷塘月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们初中已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春》《背影》,大家应该很熟悉作者了,有没有同学能够再为大家介绍介绍朱自清先生。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这里也总结了一份资料,(读屏幕)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7岁就读北大哲学系时自己改名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北大毕业后曾回家乡中学教书,后来又回到北京,出任清华大学教授,27岁就升任该校中文系主任。而《荷塘月色》正是写于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 师:那同学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中哪几段写了荷塘的美景呢? 师:对,课文的第四、五、六段就重点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景。那下面首先我们就先进入课文,感知文本的语言美,接下来就先一起诵读课文的四到六段。(教师范读)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语言所带来美景呢。我们刚刚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似乎徜徉在了一个很美的静静的夜色中!下面我们就随着导游朱自清的脚步,一起去观赏月下荷塘。首先来看看第四段,我们都能欣赏到什么?

师:按照课文的顺序,月下荷塘里面我们看到了荷叶、荷花,然后是荷香,还有荷波以及荷韵。

师:那第一步我们已经清楚这里面写了什么景,那第二步我们就要来找找他是怎样写这些景的。继续看课文,首先来说说,荷叶是什么样的?

师:田田的荷叶,大家可以看一看图片,当我们把田这个汉字简化之后,是不是似乎就是荷叶的形状,所以当我们来到荷塘,放眼望去,是不是就看到了田田的荷叶,而接着,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的? 师:对,运用比喻,把荷叶比喻成了舞女的裙,我们来想象一下,舞女的裙,是怎样舒展的,是怎样的动态呢?

师:是不是很美,摇曳生姿,所以荷叶就由田田的静态到了舒展的动态。

师:好,我们接着看看荷花怎么写?

师:好,有袅娜得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和羞涩是写人的,而且写的是女子所具有的娇柔的、娇美的惹人怜爱的那种姿态,这里就运用了拟人,把一个物体描摹了人所具有的的情态,荷花就被赋予了一种生命。

师:这个事物就活过来了,就表明了我们人对这种事物的极度喜


爱。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面,他又怎么写了荷花?

师:对,他还把荷花比喻成了明珠、星星、美人。无论是明珠、星星,还是美人,都是极美的、极好的事物,对吧?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写荷香的,他用了什么词来说荷香?

师:对,缕缕。我们想想什么时候会用缕缕来形容一个事物?是不是说炊烟的时候,因为缕缕他有一种忽明忽暗,忽远忽近,忽隐忽现的一种状态。所以这荷香是不是也有这种似有似无,淡淡的一种感觉。 师:好,送来缕缕清香,那这清香仿佛是什么

师:那我来问问同学了,此处把清香说成歌声,确实是用了比喻,但是不是有种感觉的变化,清香是靠闻,它属于我们的嗅觉,而渺茫的歌声是属于我们的听觉。那这里面就是用听觉来帮助我们理解嗅觉。而且两种感觉融合了,互通了,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通感。那大家再来找找课文,文中还有没有地方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师:对,找得很好,看来大家知识掌握得很快,第五段的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是视觉和听觉互通了。而且这两句都是用仿佛,是不是都是借用了我们比喻的形式,也可以直接用形容词形式,表达通感,比如她笑得很甜,这个甜字就是形容词来打通了视觉和味觉。大家也要在日常的表达中运用这种修辞手法。 ......

师:好,这是我们旅途的第一站,在月下荷塘,我们见到了田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e6f1ad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