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梅白与毛泽东诗交轶闻 作者:河边柳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2013年第06期 一 最早接触梅白先生的名字,是在学生时代。那时我和同龄人一样,是很崇拜梅白的才华。羡慕他天资聪颖,智慧过人。相传,梅白故乡刘佐段窑街有一座院子,内开两家杂货店,左边是卖夜壶(黄梅方言:装尿用的),右边是扎灵屋(祭死人用的)。年关到了,两家店主要少年梅白写幅对子,贴在两家共一个大门上。梅白抓了抓后脑壳便提笔,左边写“泥搭的,火烧的,吊用”,右边写“纸糊的,篾扎的,鬼要”。弄得过路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虽然对子俗了一点,但俗中有雅,切合实际,通俗易懂,雅是从俗中而来。抗日浪潮中,梅白同志参加了革命。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书记、新四军某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等职。解放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副秘书长,湖北省委理论刊物《七一》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會会员。他和王任重、刘仰峤、许道琦等组织的省委“龚同文”写作小组,百分之八十的杂文都出自他的手,不少作品被翻译到国外。真正见到梅白先生是在1959年,那天上午,梅白同志来黄梅检查工作,应黄梅一中校长的邀请,在校图书馆前临时搭建的木板讲台上作当前国际形势报告,我有幸聆听他的报告,我当时在腹内嘀咕:“这就是梅白呀!”他个子不高,微黑的脸,架一幅镶黑边的近视眼镜,着一身旧中山服装。他作报告不要稿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由于他的口才魅力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他酷爱古诗词,毛主席经常与他论诗、改诗,经语文老师的炫耀,敬仰之心油然而生。笔者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曾搜集梅白与毛泽东诗交轶事,经常翻阅学习,年长日久,心领神会,其乐自知。 1958年春,中央成都会议后,梅白同志陪同毛主席乘“江峡”轮视察三峡时,写了一首诗为《夜登重庆枇杷山》,请毛主席赐改:“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辉煌一望中。几万银灯流倒影,嘉陵江比水晶宫。”毛泽东同志看后笑着对梅白说:“如果把‘辉煌’二字改为‘苍茫’,就显示出夜色的动态,好为‘水晶宫’作伏笔,这样,既反映了辉煌而又不直露,诗贵含蓄啊!再者,‘几万’乃虚写,最好改为‘百万’,实写,以显示山城新貌;‘流倒影’则不如改成‘摇倒影’,这也是为了显示夜景之动态;第四句的‘比’改为‘似’好些,采取对比手法写嘉陵江风翻浪卷,以显示嘉陵江之性格。总之,诗贵意境高尚,尤贵意境的动态变化,才见诗的波澜、辐凑。这正是唐代以来格律诗的绝妙。经过毛泽东同志的推敲、修改,梅白同志的诗改为:“我来高处欲乘风,暮色苍茫一望中。百万银灯摇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宫。”毛泽东同志问梅白:“这样改怎么样?你比较一下,有比较才有鉴别。诗贵改,不但自己改,还要请人家改。一时改不了,放一段时间,看了,想了,再改,就可以改得好一些。”梅白同志这首诗经毛泽东同志修改后,不仅在形式上更加完美,而且力避平庸,想象丰富,使作品含蓄而又新颖,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ebcb5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