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长安的迷人风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感受诗歌传神的用字 难点: 体会长安的迷人风光 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新课讲授 活动 “寒食”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节日。称为寒食节, 在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一)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结合注释,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 抽读 3. 齐读 4. 本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哪里的景色? 春季。 这里的“春城”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二) 品味语言 1. 朗读第一、二句 从第一、第二句中,你能感受到诗中的景色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感觉到? 修改 三、小结 四、作业 “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落花飞舞。 为什么不用“落花”而用“飞花”呢?更能体现出生机,“飞”字更富有动感。 从这个“飞”字,我们还能捕捉到什么信息?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景色,而不是初春景色 “无处不”:运用双重否定,加强了语气,告诉我们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色遍及全城。 “御柳斜”:“斜”字写出了柳枝在风中倾倒、飞舞的样子,也富有动感 “斜”和“飞”字都有个共同点,它们要烘托的对象表面是柳和花,实际都是在写春风。 2. 朗读第三、四句。 第三、四句又在写什么内容? 写了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宫里人物的活动。 你是如何得知这两句在写人呢? “传蜡烛”“轻烟散入”虽然没有提到人,但是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活动。 曾经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三个人比画画。题目是山中有几家人家,而且要画得含蓄。有一人画了一个妇人出来洗衣,有一人画了林中小道有人行走的身影。还有一人什么人影都没画,只画了几缕炊烟。然而这几缕炊烟,已经足以让人感受到山中人的活动。 这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结构梳理 这首简短的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呢?虽然很简短,但是却有几处转折 1. 内容上: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 2. 空间上:前两句写皇城,后两句写宫苑 3. 时间上:白天到日暮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长安城内的迷人风光,后两句写了皇宫内传烛的场景。结构上多次转折,用词传神,富有神韵。都是为了表现出唐朝当时的盛世情景 抄写并背诵本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f2b74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