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和搞笑让电影更卖座 从80年代开始,我国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1986年《龙兄虎弟》创下3500万港元票房,1989年《赌神》突破4000万港元,1992年《审死官》达到5000万港元,而到了新世纪,2001年《少林足球》更是达到6000多万港元,2002年《英雄》全球票房1.77亿美元,2010年《让子弹飞》票房达到了6.76亿元人民币,而3年之后《泰?》和《西游-降魔篇》双双突破12亿大关,不禁为之惊叹。国民不是没有钱,而是有没有好电影让其掏钱去看。 一部票房大卖的电影取决于很多因素:剧本、导演、演员、技术、档期、经济因素等等,但是纵观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以及最近几年内地卖座的电影,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奏快和搞笑。节奏快比如人物对话速度比较快,景别转换比较快,镜头切换比较快,故事紧凑等。搞笑电影或也可称为喜剧电影。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拍出一部口碑票房双赢的电影,必须抓住这两个方面。 一、搞笑电影占主流 首先从香港说起,香港20大卖座电影中,有10部是周星驰主演的,而成龙、洪金宝、许氏兄弟的电影也多是令人捧腹的打斗动作,因此,搞笑才是主题,要想电影票房好,就得把观众逗乐。再从内地来看,90年代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缔造了贺岁片这一概念,但是到新世纪后票房冠军却并非搞笑类电影,虽然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这样小成本大回报的作品,但与票房冠军的距离相差甚远,直到2013年《泰?》《西游-降魔篇》的出现才让搞笑电影重新登顶。也许因为时隔两年没有优秀搞笑电影的出现,观众都把情绪宣泄在了这两部电影上。 搞笑电影之所以更受人喜欢,因为其充分体现了电影“娱乐”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释放人的压力。香港相比内地工作节奏更快,黑社会也比较猖獗,以往在英皇的统治下生活有压力,所以对搞笑电影的需求更大,看完电影后哈哈一笑,可以暂时让人忘却烦恼。当然,如果单纯的搞笑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周星驰的电影表面搞笑,实际上都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他用夸张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虽然他自己并不承认,但是也许由于他对社会有着深刻的领悟力和洞察力,不知不觉中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出来,比如《九品芝麻官》中反应的官场贪污腐败、官员善变的丑恶嘴脸,《喜剧之王》中跑龙套非人的境地、大牌明星则高高在上的感觉,《少林足球》中将中国足球裁判的黑哨、操纵足球比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泰?》中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而忘记了家庭,忘记了友谊,搞不清什么是最重要的了。当然,周星驰的电影绝大部分都有打斗的场面,而且动作设计的都非常漂亮,这也是给影片加分的重要方面。《泰?》虽然打斗场面少,但是王宝强那惊鸿一腿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内地虽然也有不少喜剧电影出现,但大都粗制滥造,内容肤浅,不值一提。 二、节奏越来越快 学术界普遍达成共识将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有动物奔跑、人的动作,人物对话等,外部节奏有镜头移动、景别转换、镜头切换等,不管怎么划分,这两种节奏都有快慢之分,因此本文将节奏又分为快节奏和慢节奏。快节奏指动物奔跑的快、人的动作快、人物对话快、镜头移动的快、景别转换的快、镜头切换的快。慢节奏则相反。另外,笔者还将情节的推进作为判断的标准,情节推进快也即情节紧凑的为快节奏,情节稀松的为慢节奏。情节紧凑就去掉了可有可无的片段,也就减少了尿点。把该要表达的主题表达出来即可。这就是为什么续集一般都比第一部差的原因,因为主题已经在第一部里表达完了。现在的电视剧为了多卖钱还凑集数,更是大大偏离主题,这样的电视剧必定是烂片。景别的多少也是一个因素,景别多,一会儿是高山流水,一会儿是荒野沙漠,一会儿是豪华大厦,一会儿又是贫民小屋,观众就没有厌烦感。景别少,就三点一线,公司―餐厅―家里,就变成了电视剧,缓慢冗长,毫无惊喜可言。 不同的国家地区电影节奏不近相同,欧洲的电影比较舒缓,香港、美国的电影较快,内地的电影较慢。香港电影大多是枪战片功夫片,所以打斗多,打斗多自然节奏就快,早期香港的武打片还一招一式的,到徐克、程小东时代就不同了,打斗动作很夸张很炫,速度非常的快,早已不是“中国功夫”了。香港电影在20世纪影响巨大,不仅对内地,也对东南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电影大多描绘的是英雄、科幻、西部牛仔、特工等,因此打斗动作也多,节奏也很快。除了动作,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对话快,台词非常的自由,尤其是黑人角色,可以说是“喋喋不休”,甚至“口无遮拦”。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依然霸占着世界电影市场,对各国的电影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世界票房排名前列的电影绝大多数都出自好莱坞。 本文所讲的快节奏的电影更卖座,只是相对来说,并非绝对。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文艺片都是慢节奏的,所以文艺片只叫好不叫座,经常会看到这类电影在国外得过什么奖什么奖,但是票房却平平。慢节奏的电影也有卖座的,比如《十面埋伏》、《无极》,票房都过亿,但是这两部片子口碑都比较差,《无极》2个多亿的投入都抵不过一个馒头的分量。《十面埋伏》还好一些,起码画面还算漂亮,其实张艺谋的武侠片对中国电影最大的贡献也就是画面色彩的运用了――说实话,画面非常的漂亮唯美。 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电影节奏会越来越快,大卫?波德维尔在其文章中指出,好莱坞在1930――1960年间,大多数影片只包含300――700个镜头,到80年代则达到了1500个镜头,后来甚至达到了2000――3000个镜头。《泰?》镜头切换就非常快,1秒钟的镜头非常多。李相在其文章中用了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快节奏的奥妙:观众只消充分满足感官的享受,无需做深入的思考,从而可以沉溺于影片制造的奇观之中流连忘返。 当然,一部快节奏的电影也并非处处都快,当慢则慢,比如表现感情的时候,一部好的电影还要能够调动观众的感情,让其为剧中人物的行为感动。再者说,电影中还经常会用到慢镜头,以突出表现某个精彩的动作,这是吴宇森早期的电影惯用手法。 快节奏电影之所以更卖座,笔者认为原因有:一是看电影的大众更多是年轻人,年轻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缺乏耐性,更喜欢节奏快一些的东西。二是快节奏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信息量巨大,人们要想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快速的浏览,因此,微博火了,博客沉没了。三是快节奏的电影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短暂的,只有不断的切换镜头才能锁住人们的双眼,换句话说,影片只有多亮点才能让观众少尿点。 综上,一部电影要想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就应该抓住两条主线:一是“搞笑”,二是快节奏,让影片动起来。如果二者相结合,无疑是“最佳拍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25a886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