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 《列子·说符》讲了一个故事: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朴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人们在生活中,不是也会遇到面临岔路无从选择的情形吗? 从小就树立一种信念,叫做执着。后来也喜欢《执着》这首歌。还记得在大学第一次聚会发表演讲的时候,我提出我的座右铭是:“纵知天定,还竭人谋。”我的偶像就是那位“功盖三分国,遗恨失吞吴”的诸葛丞相。虽然我也明白他的一生很是艰难,因为他明明知道天命所在,可是为了一个信念,却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在他身上,我学会了生活在信念里。忠于信念,决不屈服。 曾几何时,人们不再相信传奇,大家都批判这是一个英雄死亡的年代。于是大家回归平庸,而且还找出正当的借口,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立意首先低了一格,所以行事难免不流于下品。我自己呢,也在为自己的屈服寻找借口,佛说,去执着心。执着是苦,回头是岸。或许真的是只有顺其自然才能过好此生。 可是我就在信念的绳索上走钢丝。如果我屈于现实,我会像我初中的老师一样,逐渐过上一种随波逐流的生活的,在我老了的时候,我是一个糟老头。人们在背后会说,这个人当初豪言壮语,后来不求上进,混日子。我也会在夜晚一个人的时候,心里隐隐作痛。我对我的回忆将会是黯淡的。 还记得小时候和人家谈理想,开口如何如何,可是到了中学逐渐不敢夸海口了,我们的理想之圆渐渐缩小。后来,我们为了工作然后就不顾自己的心理,在后来就真的是为了生活疲于奔命了。我们将那些优美的东西一一舍弃,而且还给自己理由说,放弃也是一种美,舍得舍得,能舍才能得。其实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曾经的心情,我们难道不是自己背叛了自己?我们难道不是自己逐渐在趋于世俗?刻薄点说,就是为了保存我们这副臭皮囊而活着。 记得希腊的犬儒,他们生活状态极为贫穷,可是他们与亚历山大一样高大,不是他去向国王晋谒,而是国王到他的破茅棚来看他。而他很不客气的说,你挡着了我的阳光。国王也不得不叹服的说:我不作国王就会作犬儒。这些话在世俗人的耳边会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因为他们早就将自己的格定在《活着》的层面。不错的,活着,无论怎么或者总还是一个世俗相,可以作为社会科学家或者文学家作为研究或创作的素材。你选择你生活的权力。 为什么大家一下子突然喜欢上“韩剧”?我可是依然惦着日剧和与日剧一样优美抒情的韩剧。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还是相信浪漫的,对浪漫还是心存怀念的,所以通过影视来达成愿望。可是后来大家逐渐被现实压垮,不再相信纯粹的浪漫,于是传奇在我们的生活里凋零。透明的东西是很容易破碎的。大家放弃了自己信念,慢慢习惯于搞笑与粗俗。才子佳人的模式我们不再相信。可是我们为什么还在批判这个时代呢?其实不都是我们自己放逐了自己的理想? 孟夫子说,我们本来有一颗赤子之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它走丢了。我们要把它找回来。可是我们至今没有察觉我们丢了什么,而我们还在为现实的一切辩护。而且我们还给所有这一切戴上桂冠。说什么:爱情的本身是拥有和给予幸福,当这一切你无权拥有和接受的时候,那么,我想.无奈的放弃是人生之中最好的抉择,因为,彼此之间不会受到伤害„„„其实我们就像一条尝试走出池塘的鱼,听到一些说法然后就立刻回到自己的池塘。所以池塘里的鱼终究还在池塘里。 一个孩子问他的爸爸,树上是什么。他的爸爸说是孩子梨子。孩子问,树上怎么会长出梨子,爸爸说,我的爸爸告诉我的。你也会告诉你的。于是关于梨子的道理其实只是在口耳之间蔓延。而我们就这样一辈辈相信这个道理。戴震有一天上《论语》课,就问先生,这个理是谁讲的?先生说,这是宋代的朱熹讲的。戴说,朱离孔夫子有多久?先生说,大约一千多年吧。戴于是不客气的说,朱离孔那么远,怎么就知道这个理是正确地呢?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不也应该问问,这周围的道理难道都是正确地?我们如果不尝试走出池塘,怎么会看到海的壮观?世俗给我们退回的诱惑,我们必须顶住前进的压力与后退的诱惑才能真正的创造传奇故事。可是这实在是难。因为,真正开山的往往都是一两人而已。 杨朱为了丢失的羊闷闷不乐,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了我们信念丢失而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418fb327284b73f342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