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的比较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于1847年献给他心爱的女友森德·尤丽亚的。这首诗充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致橡树》是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1979年发表的成名作。此诗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到理解。本文就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 一、思想内容不同 《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人选择了五组富于深意又互相对立的意象来表现主题,诠释自己和所爱的人之间的那种依靠与被依靠、抚慰与被抚慰的如胶似漆的关系。诗人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等意象自况,勾勒出一个坚忍、豪迈而充满苍凉感的“我”的形象。又以“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为喻,展现了女性娇媚温馨的气质。这些意象两两对应,生动贴切地构成了共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为了真爱敢于承受孤独、敢于与任何敌人抗争的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支持的渴望。歌颂了生死相依的忠贞爱情。 《致橡树》中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化爱的另一方为橡树的形象。诗人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这种倾诉,不仅表白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炽热的追求,更主要在于表现对爱的理解和信念。诗人在这首诗里,摒弃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否定了那种依附性的爱情观:如凌霄花之于高枝,痴情鸟之于绿阴;也否定了那种奉献性的爱情:如泉源送出慰藉,险峰衬托威仪。这两种爱情观都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诗人所追求的爱,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存、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 二、艺术技巧不同 《我愿意是急流》运用了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诗歌的主题。“我”为了爱人的幸福,愿意做湍急的流水,冲击崎岖的山路;愿意是废墟,无声的在静默中毁灭;愿意是破旗,孤寂地独举……与“我”的痛苦、孤寂、艰难、艰辛相对的是“我”的爱人,她幸福,像欢快的小鱼;美丽,像青春的常春藤;明亮,像珊瑚似的太阳。在这一组组的对照中,在诗人给我们展示的意象群中,我们体会了诗的悲壮之美。对照的两列意象在诗中交替出现,就像音乐中有不同的鸣唱,但主旋律是相同的,因而她的美也是耐人寻味的。诗中歌颂的是生死相依的忠贞爱情,其中蕴含了许多的深沉、凝重和庄严。 《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以比肩而立、各自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歌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相互给予的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11c80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