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病原体侵袭宿主机体表面或内部并在此寄居的现象,伴有或不伴有疾病的发生;仅于病原体有致病力,对人体造成明显损害时才引起感染性疾病。 2、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3、标准预防:标准预防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均须采取防护措施,并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 4、感染链:由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个环节组成。缺少或中断任何一个环节,将不会发生医院感染。 5、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菌群内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其在质量上失去平衡,这种生态失调称为“菌群失调”。 6、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7、灭菌: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8、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传染性疾病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 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传染性疾病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传染性疾病感染的情况。 9、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定义: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粘膜或破坏的皮肤或被含有病原体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10、隔离:是采用保护性措施和限制性措施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技术。 11、抗菌后效应:指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12、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s)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药物。 13、暴发:短时期内在某一病人群体内突然发生数例(3例)同种同源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暴发是医院感染流行的一种方式。 14、流行:是指一个医院在某一段时间内,该医院感染病例不断发生,其发病率超过平常或前一年同期的2—3倍。 15、洗手的概念:将手涂满肥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而有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泡沫,然后用流动水冲洗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191221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