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时间:2023-02-03 08:2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30、人防:P290指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防采取的相应措施。

31、技防:P291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 32、物防:P290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却犯罪实施所进行的犯罪预防。

33、重点预防:P289是抓主要矛盾的预防方法。

34、一般预防:P288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尤其要指向可能接受犯罪影响的潜在犯罪人。

35、特殊预防:P289指采用专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制止、制约、遏制犯罪的举措。 36、犯罪中预防:P288是犯罪预防的应急措施,即在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便于犯罪的停止,预防犯罪后果的发生。

37、输导性预防:P291是对有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育、劝导和帮助,疏缓和排解他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38、堵塞性预防:P292是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一种预防犯罪方法。

39、控制性预防:P292是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取的管束性措施。

40、情境犯罪预防:P314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形势,它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预防犯罪。

41、犯罪饱和法则:P43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二、简答题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 1)认识犯罪

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

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科学

4、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

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研究法

5、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确定选题阶段 2)制定研究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结阶段

5)提出研究成果

6、古典犯罪学派的主要思想。 1)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 2)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 3)认为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

7、贝卡利亚认为有效的刑罚应具有哪几个原则?

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 8、菲力的犯罪三原因论。 人类学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

9、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

10、犯罪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

11、犯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

12、犯罪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1)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随着犯罪产生的过程而出现

3)复杂多样性

4)累积而非淘汰式发展 13、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的规律是什么? 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起伏率、消长率、辐射率三大规律 14、犯罪的起伏率表明什么问题?

1)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 2)犯罪对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依存性

3)犯罪起伏具有潜伏周期和时间上的持续性

15、犯罪的消长率表明什么问题?

1)影响和制约犯罪率、发案率高低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即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它们构成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始终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斗争结果表明,积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减少;消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增多。 2)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既可能是原生的,也可能是由积极的主体事物中派生的。 3)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互相转化。 16、研究犯罪人的意义。 1)深刻理解和揭示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

2)有利于拓展犯罪研究的范围和深化、丰富犯罪学的内容。

3)有利于制定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4)有利于指导被害预防的实践。

17、犯罪人的情感特征。 低级性、冲动性、多变性 18、犯罪行为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形式多样性、传染性、违规性、社会性、生物

19、犯罪原因的特征。 因素的释能性,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结构的系统性、层次

20、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1)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


2)研究犯罪原因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

3)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4)全面、准确地研究犯罪原因,是促进犯罪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21、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 1)犯罪产生的社会历史根

2)具体犯罪产生的原因 3)犯罪条件

4)犯罪的相关因素

22、犯罪动力发生的原理。 惯性原理、加速度原理、内动力原理、引力原理

23、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方法有哪些?

1)消除犯罪的内驱力是治本的措施

2)消除犯罪的外诱力是消除犯罪内驱力的保障措施 3)提高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质是遏制犯罪内驱力形成的基本方法

4)加强社会控制,完善以法律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提高社会对犯罪控制力的重要手段

24、标签论。

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所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解释和认定。 25、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是规范冲突。社会存在两类文化规范的冲突:一类是随着文化发展而产生的不同时期的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另一类是同一时期两种对立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 26、亚文化论。

亚文化论是指一种独立于社会上展主导地位的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 27、差异交往论。

人的犯罪行为是在交往的互动中习得的。犯罪行为的习得主要发生在与犯罪者关系密切的群体中。

28、挫折攻击论。

当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29、社会解组论。

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响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交流和影响,就会出现社会规范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导致社会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30、犯罪社会原因的特点。 1)它不是自然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具有社会关系结构的规定性。它在犯罪发生过程中起必要作用。

2)它是引起机动的刺激诱发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引力和助力。

3)它是动态的、可变的和可调整的,受国家和社会政策的直接影响和左右。

4)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与现实社会生活直接相关,尤其与社会心理、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密切相关。

31、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不良的认识观念、畸形的需要、不良的动机倾向、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 32、为什么说重型精神病人容易出现危险行为和暴力危害行为?

1)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

2)不能适应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3)人际沟通出现障碍。 4)缺乏疾病意识

33、为什么说变态人格患者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为人格偏离正常,社会道德感和义务感缺乏,自制能力较常人差。 34、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过程中易被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引发犯罪人实施加害行为的诱因、条件和相关因素。

35、犯罪预测的作用。 1)提供信息,为控制犯罪创造条件。

2)为制定犯罪对策、采取防控措施提供预测根据。

3)为犯罪预防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36、犯罪预测的特点。

现实性、示导性、结果的可变性、复杂性

37、犯罪预测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预测犯罪指数总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

2)预测犯罪原因、条件的变化趋势

3)预测犯罪结构的变化趋

4)预测犯罪手段的变化趋

5)预测犯罪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6)预测社会治理犯罪的能

38、犯罪预测所依据的原理有哪些?

可知性、系统性、连续性、类推性、因果性、矛盾可转化、可控性

39、犯罪预测的经验判断法主要有哪些?

1)个人直观判断:相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比例推断法 2)集体经验推断:意见交换法、意见测验法、意见汇总法 40、犯罪预防的原则有哪些? 可操作性、讲究效益、专门机关与群众结合、讲究科学、法制、打防并举,预防为主 41、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应抓的重点问题有哪些?

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

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

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

5)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段的运用和推广

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

42、如何开展“三抓三促”工作?

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社会面防控能力的突破

2)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促安全防范能力的突破 3)抓管、控、治相结合,促治安管控能力的突破 43、三级犯罪预防理论。 犯罪预防必须从实际的犯罪和被害及想象的犯罪和被害方面着手,以公共卫生机构的防范和治疗传染疾病模式来设计犯罪预防的模式。

4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打击和防范并举,指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原则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

4)“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4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是什么?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重要保证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发展

三、论述题

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P11-12

2、犯.P13-15

3、论刑事立法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1)对有犯罪倾向的, 威慑 2)对一般的人, 警示 4、试分析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区别。P47-48 5、试述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况。P52-55

6、试论现阶段我国的犯罪状况。P103-113

7、运用犯罪的起伏率、消长率辐射率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犯罪现象。P113-116

8、犯罪人的特征主要有哪些?P121-129

9、试述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P176-178

10、试论现阶段我国犯罪增长的主要原因。

变革中的社会必然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诸如社会心理机制的转换,个人心理的失衡,以及社会思想价值观方面的混乱等,从而成为诱发犯罪心理和导致犯罪增长的深层原因。同时,社会结构变化及控制功能的弱化,都是犯罪增长的重要因素。

11、试论犯罪原因系统各构成P154-156

12、试述社会经济与犯罪的关系。P186-188

13、试述社会文化与犯罪的关系。P195

14、试述家庭环境与犯罪的关系。P197-200

15、试述学校环境与犯罪的关系。P200-202

16、试分析现阶段中国犯罪诱发因素的增多。

17、试述现阶段中国社会控制功能的削弱及其对犯罪现象的影响。

18、试分析被害预防对犯罪预防的价值和作用。

19、为什么说犯罪是可以预防的?P284-286

20、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和能力?P350-351

21、试从犯罪预防的方法和功能角度谈谈预防犯罪的种类。P291-293

22、试分析犯罪预防实践体系的构建。P293-301

23、试分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P326-329

24、试分析犯罪防控系统的三道防线。P332-35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1fd9ef0975f46527d3e1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