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书摘

时间:2022-04-14 18:31: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乔一)书摘

1. 但我知道,一想到能和你共度余生,我就对余生充满期待。

2. 圣经上说,施比受更有福,我不是作弊,我是在帮F同学积攒幸福的资本

3. 后来我离开家独自去外地读大学,结识了一帮死党,都是非常鲜活有趣的人,工作后接触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抛弃了年少的自卑心步向成人社会,从小跟班干到能独当一面。多人都说成长残酷,恰恰相反,我觉得成长是这世界上最最美妙的一件事——永远有希望,永远不怕输,那么多的绚烂风景,只有长大才能摸得到。

4. 我很赞同林夕的观点,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走过去,去争取自己的爱人。

5. 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7. 我最不懂事的时候曾经对他说,你走吧,你会找到更好的人的。 他回了一句让我至今震撼的话,他说:我从来不想要什么更好的人,我只想要眼前的人,你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懂?”

8. 有些人充满戾气和恶意,是因为他们从未被人温柔相待过。我相信自己能始终温柔,因为年少时遇到了善良的人。

9. 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们,单纯而充满热情,叛逆而天真善良,那真是最好的我们。

10. 喜欢上一个人总需要一点时间,而我又总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现对方是个傻逼。 11.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其实很早以前,早到我还在瑟缩着逃避着将他推远时候,他就一声不吭地,把我计划进了他的未来

12. 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 13. 是春光如此,却不得见你。

14. 能与人说的都不算孤独。

15. 只是春光如此,却不得见你。

16. 朋友评价我和他都是非常非常理性的人。其实我跟他的理性不同。他遇到事情能够不慌忙,能够全面了解和分析然后做出适当的方案。而我自己的理性来源于我对人对事有极大的宽容和容忍,我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最怕与人争执,习惯了隐忍和退让,把“没事,没关系”挂在嘴边。

17.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无法判断它的对错好坏,只要你愿意承担后果,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

18. 当年的F同学傲娇得简直能编入教科书,内心戏多的不得了,明明心里都乐开花了脸上


还使劲绷着。可惜某人现在男神形象已荡然无存,在厚颜无耻的道路上拔足狂奔,我拍马都赶不上。

19. 以前观潮问过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我说我一定要和一个深爱的人结婚,他可以穷可以没有背景,但我想给我孩子一个正常,完整的家庭,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而不是只能靠小说和电影去幻想爱情,在现实生活里不断被打碎以至于充满畏惧

20. 。小时候他问爸爸自己是从哪来的,他爸爸没有像其他大人那样搪塞说“从垃圾堆里捡的”或者“从胳肢窝里掉下来的。”而是说:“你是天上的天使,上帝觉得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所以派你来保护她。

21. 他抱了抱我,什么都没说,但我能感觉到那个拥抱的温度,它是温暖地,饱含着理解与爱。十几岁时,我幼稚地以为不会爱上任何人,我不确定自己有爱的能力。但是他告诉我,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是根植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无论周围的土壤再怎么贫瘠,它都不会消失,只要有人唤醒,它就一定在。

22. 爱让人突然有了盔甲,也突然有了软肋。

23. 青春就像一场飓风,轰轰烈烈席卷而去,我们在狼藉中上踩一脚,能踩出一地砖头瓦砾。说真的,我怀念过去的她,那个不看佛经也能安心的室长,单纯不谙世事,天真充满热情,不知胆怯为何物,哭和笑都很潇洒。

24. 他在唱《爱的代价》“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了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

25. 为什么这么多大人热衷于把自己的小孩训练成一个车间出产的标准产品,不惜牺牲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6. “虽然我整天腻腻歪歪秀恩爱,但是说真的,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它是锦上添花不是救命稻草,女人除了年轻美貌被男人爱,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成长,多一点智慧和温柔去建立自我的价值吗。眼界放宽些,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广阔,你应该跟你爱的人一起去看天大地大,而不是抱在一起相互取暖。

27. 车堵在路上久久没动,北京永远在堵车,这里空气不好,城市太大,人潮拥挤,我有一万个不喜欢这里的理由,可我爱的人在这里,我就在这里安了家。爱让我们褪去身上的青涩的棱角,穿越汹涌的人潮,用最温柔最炙热的爱拥抱彼此,我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善变,可是说真的,眼前这个人,他让我相信永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7e421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