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君子浅论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3-04-26 04:0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语》君子浅论及其现实意义

测绘学院 2013301650014 姚文平



谈到君子,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有这这样一幅画面: 风朗俊逸 衣诀飘飘 高山流水 曲水流觞。对于君子这个词语,我们更多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渴望成为君子这个道德人格的标杆,然而这个概念却是模糊的。“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易经》《诗经》《尚书》广泛使用“君子”一词。《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扬雄《法言》“君子忠人,况己乎?小人欺己,况人乎?”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礼记·缁衣》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

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

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

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

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


的行为,做人处事,如果能以八正道为原则,也不会有差错。

君子修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君子不是天生而成的,要成为君子,当然需要人格修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这是一种基本的修养方法,孔子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而》

君子以为仁行义为己任,而为仁行义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为仁行义不需要他人命令,甚至也不需要他人鼓励。在孔子看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知仅仅是知,好才会有兴趣,才会自觉追求,而乐之者则以这种追求为满足、为快乐。孔子发现与礼经常混而难分的诗、乐等艺术,具有陶冶人的性情,使人乐于为仁的作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包咸注曰:“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礼者,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要成为一个仁人君子,首先应当学诗。

成为仁人君子,固然应以仁为根本,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有内在的品德还不够,还须有外在的文采。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于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人们“游于艺”,亦即泛历各种艺事。此艺虽然也具有内在品德的因素,但无疑更是一种外在的修饰。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非常明显地注重于培养人的外在文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实也,指人的内在品质;文,饰也,指人的外在文采。有质无文则土头土脑,有文无质则华而不实。只有文质兼备,内外双修,才称得上君子。所以,六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礼。“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然而个体修养的真正实现、个体人格的真正完成,却不是礼,不是人伦规范,而是乐。君子“立于礼”而“成于乐”

君子之德: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追求仁义,需要知,亦需要勇。孔子将仁、知、勇当

作君子之德。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问》《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现实之中,每个人可能都会被人误解,不因他人的误解而郁闷、惆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而我不生气,才是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君子的交友的方法.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君子做事情的方法.这种方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君子为人处世的人生方法。 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也就是说,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标准界定.

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估计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 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无疑。 儒家君子论强调人的行为应当是发自于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种理论对于人格的培育具有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5c162159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