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2-12-20 16:2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罗玉玮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7

【摘 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并倡导了许多宝贵教育主张及原则,形成了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些宝贵的教育经验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且有效地的指导意义。本篇文章旨在研究孔子及其教育思想,深刻地分析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一、孔子生平和教育活动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他出身贫寒,完全依靠刻苦努力地自学而成为了知识渊博的学者。孔子为了求学,足迹遍布鲁、卫、周等国,不仅向师襄、郯子、苌弘、老子等人学习,还向社会底层的人物学习,加之自己的勤奋好学,乡人赞他博学

孔子自30岁起就奔走于齐鲁之间,非常希望从政,以此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但事与愿违,他并没有被统治者重用,于是,他就开始招收弟子讲学,其55岁的时候率众弟子周游列国,一面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一面进行讲学,在68岁的时候回到鲁国,专门地从事教育作。同时他还收集整理了《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潜移默化中对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他的弟子们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事迹,编成《论语》,成为了后世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有教无类教育对象

子曰:有教无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孔子在选择教育对象上奉行的是有教无类的原则,这就打破了官府对教育事业的垄断,扩大了当时受教育者的范围,在当时让一些有意想学习,但是却支付不起学费的有识之士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可以说孔子为培养人才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基于有教无类的这个原则,孔子在招收学生时遵循八个不分:一是不分贵贱;二是不分贫富;三是不分智愚;四是不分勤惰;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老少;七是不分国籍;八是不分美丑。八不分说明了孔子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平等对待的。有教无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思想,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二)德才并重教育内容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第6章)孔子指出来,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要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矫枉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三)因材施教教育方法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雍也》第21章)孔子指出,在教学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来教授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孔子不仅要求学生学思结合,而且要求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8章)这种教学的方法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孔子还强调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些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疑是有效和科学的。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言传身教,树立师德典范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和后人。 (二)因材施教,善于突出优势

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普及文化知识和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但因学生的资质而各有侧重,这是他的一个重要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今天的教育中仍有借鉴作用。要采取因材施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育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要像孔子那样,平等地对待学生,仔细地观察学生,深刻地了解学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使各学生自信心不断增强,各方面不断进步,技能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三)诱导启发,发挥主观能动性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己经有一段时间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再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如果求学之人不能举一反三,也就没有什么更可以说的了。这句话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孔子平时就是按照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甚至互相争论,老师只需时而点拨,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现代教育理论非常重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不仅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二者互动、和谐,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今天也大有可取之处。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以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深入地研究,使之更好地为现代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19863月版,第3. [2]杨国欣.孔子教育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6年第8.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4]郝慧芳.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J].船山学刊,2007年第3. [5]洪港,王莉.社会教育与和谐社会[J].民办教育研究,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14d88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