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也”中的“邪”应该如何读

时间:2023-01-27 12:03: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教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其中一句“琅邪也”一位老教师教的是“琅邪yá)也”另一位新任职的教师教的是“琅邪xié)也”。同学们分别去问教师“琅邪也”中的“邪”究竟如何读。 新任职的教师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邪”有两个读音。“邪” xié①不正当,②不正常,③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④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yé①[莫邪],②同“耶”。这位老师就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琅邪”这一义项,就把“琅邪也”中的“邪”读为xié。并指出我们语文教学应该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为标准,《现代汉语词典》在普通话方面具有权威性,既然没有“yá”这个读音,我们就读“xié” 另一个老教师想的就没有这样简单,他想:是否编书者或者印刷者出错了,以前教的这课“琅邪也”印刷的都是“琅琊也”。他对学生说,这个地方出错了,应该是“琊”字,我们应该改成“琊”,读作“yá” “琅邪也”中的“邪”应该如何读呢?笔者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通用字典》“邪”有三个读音,分别是xié,yé,yá。其中“yá”的义项是通“琊”“琅琊山”也写作“琅邪山”。根据《中华通用字典》的解释,“琅邪也”中的“邪”是通假字,本字是“琊”,通假字应该读本字,“琅邪也”中的“邪”就应读“yá”

“琅琊山”为什么又写作“琅邪山”呢?既然是通假字,“邪”与“琊”在古代读音应该相同或相近。笔者又查了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的《辞源》“邪”共有四个读音,分别是“xié”yé”xú”yú”。其中“yé”以遮切,表疑问,通“也”xú”通“徐”yú”通“余”没有通“琊”这一义项。yé”《现代汉语词典》不同,一是同“耶”表疑问;一是通“也”表疑问。琅琊山风景管理区大门的牌匾上所书就是“琅耶山”据说是宋代文豪苏轼所写。么,“邪、耶、琊”在宋代应读音一样,但在词典中“邪”为什么没有“琅邪也”这一义项呢? 笔者又查了“琊”字,字典有“琊,yé,以遮切,平,麻韵,喻。本作‘邪’,说文‘邪,琅邪也。也作瑯琊’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遮切是古代“琊”的注音,“以”的声母和韵头,取“遮”的韵腹,“平”指平声,“麻韵”指韵部归属麻韵,“喻”指声母归属喻母。本来“琅琊”的“琊”写作为“邪”,后来造出“琊”和“玡”字来表示。同时指出“琅琊”“琅邪”在古代同时存在,但是“琊”字读作yé,而不是yá。

笔者接着在《词源》中查“琅”字,其中有“琅邪”义项,抄录如下:琅邪:也作“琅琊”“琅玡”(一)郡名。秦置,治所在琅玡。汉后,治所屡有迁徙,至隋废。地在今山东膠南诸城县一带。东晋尽失江淮以北地,大兴三年又于白下(今南京市北)侨置琅玡郡。至陈废。南朝所称琅邪,皆指此。参阅《太平寰宇记·九十升州》(二)山名。1.在山东诸城县。秦始皇二十八年登琅邪,作台刻石纪功德,即此山。参阅《元和郡县志·十一密州》。参见“琅邪台”2.在安徽滁县,东晋司马睿(元帝)为琅邪王,曾避地此山,故名。《欧阳文忠集·九·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即此山。《辞源》在其词之后,还有“琅邪台”“琅邪稻”两词。 可见《辞源》中琅邪的“琅”有两种写法:“琅”“瑯”“琅邪”“邪”有三种写法,“邪”“琊”“玡”南朝主要有“琅邪”这种写法,并指出滁州琅邪山的来历与欧阳修的原始写法。在秦代,文字统一之前,有的名词有多种写法,如“伏羲氏”,还有“疱羲氏”的写法,它们的读音古代相同,秦后也大量存在一词多种写法的现象。 邪有yé,以遮切,平,麻韵,喻。“琊”“玡”都是这个读音。可以推断在《广韵》编写时期,这三个字的读音相同,“琅邪”“琅琊”“琅玡”同音同义,他们就属于异形词。 而本来用“邪”来表示“琅琊”的“琊”,表明“邪”与“琊”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含义不同,前者是指在某一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形体不同的字;后者指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中因与某词语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字。古今字的产生其中一种情形是,古字因假借而产生新义,为了将这个假借义与本义区别开来,便为改假借义另造一个新字。例如:


/本义指宾馆、旅舍。《说文解字》“市居曰舍。后来,“舍”被借来表示“放弃”的意思,如《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个意义后来另造了一个字“捨”

说的本义指用话来表达意思。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说”被借来表示“高兴、喜悦”,这个词后来又造“悦”来表示。

因为是古今字,所以从秦至宋,这三种写法都存在,南朝以“琅邪”为主。(南朝梁编写的北朝民歌《琅琊王歌辞》今本都写作“琅琊”笔者未查到古代资料,就不知道古本如何写了。 但根据《辞源》“琊”应读作yé”特别是与“邪”“耶”在古代同音,而后两个字都读作 yé”。那《现代汉语词典》中,为什么变成“yá”了呢? 原来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陈彭年、邱雍等奉召增广重修隋时的《切韵》,和唐时的《唐韵》,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邪”“琊”“耶”这三个字都属于《广韵》中的“麻韵”,但语音随着历史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到了元代1524年,周德清编写《中原音韵》时,“麻韵”变成了“家麻”“车遮”两韵。“喻”母,“遮”韵的韵部都归入“车遮”韵,有“iεiuε(国际音标)演变到现代汉语的“ie、ê、üe。根据这个发展规律“邪”“琊”“耶”这三个字都读作“yé”,因而《辞源》把 “琊”注成“yé”。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按押韵应读作“xia,千年的语音变化,普通话中读作“xie

但现代汉语普通话采用的标准,一是参照语音的历史发展规律,二是尊重社会大众中流行的语音,并注重后者。“琅琊山”在安徽滁州,部分游客问“是否是‘五壮士’‘狼牙山’?”可见读作“Lángyáshān,因之,《现代汉语词典》中就采用了大众流行的语音这个标准。 我们在教“琅邪山”时,就可以指出“邪”应读作“yá”,如果采用《辞源》的说法,就解释“邪”同“琊”,它们是古今字。因为“邪”只是在表示疑问时同“耶”,所以宋代把“琅邪山”题成“琅耶山”“耶”是“邪”的通假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c7666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