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与“不似”的创新理路——清代金农书学思想剖析

时间:2023-03-24 02:3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似的创新理路——清代金农书学思想剖析

摘要:本文以清代扬州八怪 金农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经济文化、书学历程等大量文献的考据爬梳,探讨金农的书学理念、创新思维,以及与时代的发展脉络达到共鸣的历史成因。通过研究发现,金农的独创性在于不似之间,这种创新理念的形成与他幼年时的书学修养、所处的历史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似;不似;转换;理路;创新

研究金农,可以说就是对一个时代的文化、心理的考察和分析。事实上,我们所知道的金农只是扬州八怪里独创性书家的代表,创立了渴笔八分,汉隶和魏楷相结合,也就是被后人所称的漆书。然而,研究金农的独创性思维体系和书学思想,更能领略一个时期书家的主体思想建构和内核。我们所知道的金农独创的漆书与二百年以后才出土的汉代诏书木牍在横粗竖细、字形瘦长等特点上取法一致,充分透视到他在艺术上独到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过人的胆识。那么 不似的创新理路是怎样构成的?金农的独创性思维体系对后世书法有哪些影响?因此,我们对金农书家的书学思想进行深入解析。

一、时代背景下金农独创性思维体系产生的同格元素及形成基础 1.地域经济特点。

当时清代主要获利致富的商业活动是盐业,地域经济的特点也刺激了当地文艺术家的成长和创作,烘托了扬州的文化氛围。

经济的繁荣和艺术的造诣是此消彼长的,一个朝代经济的可观必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促进书画家群体的画坛风气,提高书画家的审美境界和创新思潮,金农广泛吸收画坛中的积极因素,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准,容纳新的元素,领略古法,又推陈出新,以来闻名一世。 2.人生履历。

金农的人生履历和他的书画之路是分不开的,这段关于金农事迹的史料著述,是我们了解金农独创性思维体系的重要线索: 3.稽留山中读书二首 其二。

先民隐于牧,羊豕亦同群,读书善解书,五十何勤苦!......金农 冬心续集 ……丁亥予读书于先师何义门先生家,...... 冬心画竹题记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仁和人,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画竹师竹石老人,号稽留山民。画梅师白玉蟾,号昔耶居士。画马自谓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画佛像号心出家庵粥饭僧,花木奇柯异叶,设色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而托为贝多龙窠之类。李斗 扬州画舫录卷二

他自己在他的《冬心画竹题记》中说过:冬心先生出游四十年,老且倦矣!四十年之中,渡扬子,过淮阴,历齐、鲁、燕、赵、面观帝京,自帝京趋嵩洛、之晋、之秦、之粤、之闽、达彭蠡、遵鄂渚,泛衡湘、漓江间,车之轮、舟之楫,有时晏坐,一室泊如也......④” 4.诗、书、画有机结合.

金农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满腔的热情于诗、书、画创作中,以之入诗,以之入画,以之入艺术,从作品中去感受生活,诗集,文集,题画记都是书家的文人思想和情趣的再现和记录。

从金农的诗可以略见金农的画,他的诗画和书法,是交融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是充满灵性的艺术表现力,从诗中反映生活,从画中领略情感,从书法作品中感


悟才气。

二、金农的性格特征、结交与独创性思维体系产生之间的必然联系

金农有号曰耻春亭翁是因其先父于曲江别业处有耻春亭,由此可见,金农少小之时,当处于较为安适、优越的环境之中,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金农的生活环境和少小即逐渐形成交友、游历之趣,奠定了其旷达的情怀。而其刻苦勤奋,伴之窗含的佳秀山色,耳畔的阵阵波涛之声,铸就了金农聪慧而早发的诗才

21岁的金农就投于吴门,就读何焯门下,在何义门家的两年里,金农有了不小的收获,观赏了不少名家字画,金石学的鉴赏和收藏也都是在此获取之中。 金农少小即笃学诗文,之后涉足金石碑版,到其青年时也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文朋艺友,数为友谊延至终身。丁敬工诗、善书画,尤其擅长篆刻,是金农最早、最深厚的挚友,与金农相与考证金石之事,竟日不倦”⑥ 三、金农书法特点之索析探讨其不似的辩证关系

金农早期具有时间可考性的创作书作,字形和后作有很大的区别,早期作品字体线条比较纤细,行笔自然洒脱,从中可以领略金农对碑版金石学非同一般的见识,字体结构不是很拘谨,字与字之间孤立存在,从字的笔触可以看出作品还不是很成熟,但作品中的捺笔”,也就是倒薤笔法的运用,重下而急出,已经流露出后期作品中隶书和漆书的特点,实现不似之间的进一步相互融合。

金农好友厉鄂早在金农30岁前后,有《江上仿金寿门出现颜鲁公麻姑仙坛记、米海岳颜鲁公祠唐碑拓本》一诗,诗中厉鄂以传统的书法观劝金农,诗云:论书近捃拾,勿事征倒薤。显然厉鄂在见到金农所学习颜鲁公风格的书法中出现倒薤用笔的特征,故而厉鄂在诗中写道堂堂小颜公,颇喜究奇怪”⑦。这二字,以后就成为金农于书画的毕生追求。

金农的著述《冬心先生集》卷第一中曾记载道:杨知陈章见过冬心齋予出汉唐金石搨本二百四十種共觀”⑧。金农的书法作品笔画中倒薤的表现更注意细致之处字体的取势,运笔中的动作明显,笔画的浑厚凝重,好似侧风行笔,创造飞白,用笔似帚非帚,从而完成漆书最终的表现手段。飞白在书画的运用中,始终贯穿字,从而上升为另一个高度,由转化为不似

金农从未见过后世出土的汉简,但和古人的书体相暗合,他把没有见过的却提前把握的这么准确,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感和辨析力如此卓然和敏锐。《武威仪礼简》和漆书的形似达到极致,字体的浑厚凝重、平稳舒缓隐藏在不似之间。字体中的笔画落笔、的趋势显现突出,根据比较两种书体均粗细变化,漆书的每个字体均横画较粗,而汉简每个字体中均为收笔的最后一笔较为粗重;表现在章法上的共同点是每个字体均独立存在,没有笔法的连贯,但气韵还在,体现不同的创作灵性。

武威仪礼简

漆书轴

金农的书法成就能够达到不似的辩证统一,师古法,求创新,在传统中脱颖而出,从而达到艺术的主动性,将才情、智慧、学识寓于书画中,最终达到高雅而怪异的书风典范。

四、金农的独创性思维体系对后世书法学习和探索创新的启示

对于金农书家的艺术成就,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独特的书画作品,更应透过现象去领悟其中的艺术观念,师于传统又开拓创新,培养独立的书法审美趋向,


力求在稳中求变。

在当今艺术领域,各种门类之间有着一定的紧密联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在笔和墨的运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共通之处。充分运用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培养自身广泛的艺术内涵,使之达到艺术领域的最高境界。对于年轻的我们应该把握好时机,充分利用资源,探索书画之路,寻求适合自己的书画方向,激发创作灵感,寻古人之法,谋创新之路,在不似之间求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永年:《扬州八怪考辨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2]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9. [3]薛锋,《扬州八怪年谱》前言.

[4]卞孝萱,《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前言. 注释:

薛永年:《扬州八怪考辨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金农,《冬心画竹题记》.

顧麟文編,《扬州八家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10. 金农,《冬心画竹题记》.

金农,《中国书法家全集金农》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5. 金农,《冬心先生集》卷一. 薛锋,《扬州八怪年谱》前言. 金农,《冬心先生续集自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632bf62c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