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历史价值;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一个高峰。 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影响。 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通过我国最近较有意义的两部法律文件引导出本次课题:《汉谟拉比法典》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的颁布是“一国两制”实践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将成为香港由乱到治的重要转折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最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迄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哪部吗?(《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6、P7页,梳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2.阅读教材,说出两河流域文明的具体表现,并和埃及、中国进行比较分析。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 阅读教材,归纳汉谟拉比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古巴比伦王国的。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典) 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 (1) 让学生总结归纳该部法典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汉莫拉比法典》的内容可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 ①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 让学生通过阅读该法典中的一些具体法律条文,分析该部法典的目的与性质第16条 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区的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据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 反映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①第226条 倘理发师未告知主人而剃去其奴隶之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反映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 ②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这就是所谓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反映了法典公正观念,但这种公平正义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③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反映当时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由此可得出结论:汉谟拉比法典建立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基础上。 总体说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外还保留了同态复仇原则和神明裁判的习惯。 1、《汉谟拉比法典》目的 由上述材料分析可知:该法典的目的是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专制统治 2、《汉谟拉比法典》性质 由上述材料分析可知:该法典是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3、《汉谟拉比法典》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①这些规定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②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源远流长。 教师总结: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又是此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汉谟拉比统治时,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虽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请完成本节课相关习题,《少年班》P3-P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cd1154ab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