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朝古都,它的鼎盛时代是在北宋时期,但是自唐代天宝年间起,由于藩镇割据,战乱不断,汴河淤塞,水灾泛滥,运河航道受阻,开封经济逐渐衰落了。因此北宋时期的繁荣与汴河的疏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隋炀帝开凿运河,最主要的有两段,一段是通济渠,另一段是山阳渎,通济渠即汴河。隋炀帝开凿的汴河直达雍丘附近,大大缩短了南北水路交通干线,沟通了从洛阳到江南的 航线,从而使汴州成为南北水路交通的枢纽。 后周世宗柴荣于公元954年即位后,改革政治,整顿军事,鼓励生产,尤其重视汴河的疏浚,于公元955年“先命武宁节度使行德发民夫改汴河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议者皆以为难成。荣上曰:‘数年之后,必获其利。’”(见《资治通鉴》卷292)又见记载:“是月,浚汴河口,导河流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见《资治通鉴》卷294) 北宋统一国家后,宋太祖虽然不满意汴州的地势平坦,想建都于地势险要的洛阳或长安为都,但是鉴于经济和交通运输条件,江淮大宗物资易于运至汴州,才建都于汴州,而将汴京改名为东京。对汴河的利害《乐全集》中记载:“今日之势,国以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又说:“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年,至于京师士师,大半将饱于军稍之余。故国家于漕事至急至重。京大也,师众也。大众所聚,故谓之京师。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此段话把汴河利害和当时汴河形势分析得十分清楚。可以说北宋的太平盛世,是汴河的通航给打下了良好的基矗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说,柴荣是开封城市建设的先驱者。 当时的汴河从地图上看,由现在的西门南向东,沿开封府南继续向东,至现在的济梁闸出城向东南入惠济河。建国初期(1951年至1953年),人民政府为了彻底改变开封面貌,将城中的死水变为活水,在黄河的黑岗口修建虹吸管引黄河水入城。随着开封城市建设的发展,虹吸管后被拆除,修建了64m3/秒流量的大闸一座,为开封市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城市洗污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我们要爱护开封的河道,特别是在当前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加爱护我们的生命之水。 (魏绍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fe9680d4d8d15abe234e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