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教学是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高校美声教学之中,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美声教学的教学规律相融合进行分析,详细论证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对高校美声的教学质量进行提升,从而为美声教学开辟重要的教学方法。? 美声唱法是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民族唱法,并在此基础之上演化而来的新的演唱方式。其主要的特点是:富有穿透力、音色优雅、题材多样性等特点。从诞生之后,美声唱法就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进行传播。例如,利用歌剧、清唱剧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对于美声唱法的研究,已经渗透到教育学、心理学、声学、喉科学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美声教学的分析,希望通过分析提高高校美声教学的方法,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对于声乐课程的学习,不仅要集中在理论认识之中,还需要从感性上加以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两者要做要相互支持、互为补充,这样才能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关于美声学习的方法,一直以来都有着这样的说法:美声学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通过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工作事倍功半。因此,就要求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科学的认识作为基础,坚持以感性认识作为切入点, 1 以理性认识作为基本原则。在学习中要注意,练声是声乐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首先掌握声音的概念,理解声音发生的机能,才能真正实现美声教学方法的全面提升。? 一、美声教学过程中感性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声乐教学的初期阶段,感性认识是整个学习工作的先导和主体。感性认识主要是指,通过听觉刺激和外部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听觉意识。但是构建听觉意识,也是整个声学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因此,首先要求训练学生对自己发音准确性的判断工作。其次,要求加强对学生听觉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判断一首歌曲的歌唱方式和手法是否正确。在感性培养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关于乐音的感知,推动学生对唱法的掌握。? 在美声教学中往往因为术语的抽象性,导致学生的理解效果大打折扣,而感性教学手段就是通过学生的感性思维,将抽象化术语具象化,帮助学生加快理解程度。例如,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较为通俗的词语“声音靠前或靠后”,用来提升学生咬字位置,以便与帮助学生放松舌头,使声音更清晰的展现出来。? 感性认识使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具象化,也成为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加速剂。但是,仅有感性认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理性认识方面进行升华,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美声技法的能力。?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104747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