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什么时候读na 讷什么时候读 na?从语音学上讲, na 是元音字母 m 与元音韵尾 n 相拼而成的,在汉语中可以分别读作[ ne]、[ en]。至今在北京话里仍有此类区别。na 在北京话里发[ n]的音,这种现象称为“儿化”。例如: 什么是 na? na 是元音字母 m 与元音韵尾 n 相拼而成的,其他韵母则无须加入任何辅助成分,直接由两个元音构成。比如:“你”的发音是[ ne],但不能写成[ ni];“我”的发音是[ en],也不能写成[ ei]等。所谓“儿化”就是把原来的音节变得更像儿童说话了。因此,在北方话里,“儿”只表示儿童或小孩子,并没有“女性化”之意。 什么是 na? na 是元音字母 m 与元音韵尾 n 相拼而成的,其他韵母则无须加入任何辅助成分,直接由两个元音构成。比如:“你”的发音是[ ne],但不能写成[ ni];“我”的发音是[ en],也不能写成[ ei]等。所谓“儿化”就是把原来的音节变得更像儿童说话了。因此,在北方话里,“儿”只表示儿童或小孩子,并没有“女性化”之意。 我们常说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都属于“第三人称叙述法”。它们的主要特点是用第二人称代替第一人称进行描述和议论。“第三人称”即用第三者的口吻去陈述事实,评价对错,阐明观点。例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开头部分便采取了第三人称的形式,司马迁借刘邦之口道出自己心目中英雄的标准——“夫英雄者,胸怀 - 1 - 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又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段精彩的文章,作者先用“吾”(曹操)后用“汝”(孔明),最终用“彼”(众儒生),使故事的主角转换到另外几位人物身上,既避免了直呼君王名讳引起的麻烦,同时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再看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喜欢用第三人称来叙述,通过冷静客观的笔调将深刻犀利的思想传达给读者。 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三人称具有亲切随和的优势,适合于谈话场景,容易拉近与听众间的距离。而且,运用第三人称会让人觉得很真诚,很坦率,甚至有些俏皮。正因为如此,许多作家才乐于选择第三人称来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效果。除了以上提及的作品外,我们熟悉的影视剧中也经常见到第三人称的应用。如电影《英雄》中周润发饰演的船长,带领着全体船员向敌人宣战,激昂慷慨的台词配上热血沸腾的画面,震撼人心!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22adbb14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4.html